美好生活靠“拼爸”越来越从潜规则走向显规则,“农民工二代”、"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垄二代”的界限越来越清晰,“阶层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处于社会底层老百姓向中间阶层以及更上阶层流动的难度越来越大,改变命运的渠道越来越窄,极少数权贵阶层则日益放大并世袭自身的优越感,如此严重不对等“拼爸”博弈,势必会拼掉很多宝贵的东西,值得党和政府高层和整个社会予以高度正视。
其一是制度的公平。我国是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民主、公平、平等是整个社会的制度底线,这种公平和平等不仅体现在制度和权利上,同时也体现在发展机遇上,既得利益阶层借助自身的权力、资源等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为他们的“二代”在就业、升迁等方面创造各种便利,将“富二代”与“贫二代”、“官二代”与“民二代”置于天然的不平等地位,这无疑背离了公平、平等原则,是对社会公平的直接戕害,是社会制度的退步。
其二是社会的效率。我们姑且承认官一代、富一代、垄一代们是社会的精英分子,但尚无研究结论也无现实印证表明他们的“二代”们就一定也是精英,有着“一代”们的智商、财商基因,建立在拼爸基础上的“阶层固化”,让富二代、官二代、垄二代不经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博弈,轻易进入中、上层社会,一些“庸才”、“懒才”和“弱才”置身某些重要部门、岗位,如备受关注的某法院院长的智障儿进法院,就没有效率、活力和竞争力可言,对部门工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可能造成的危害都不容低估。
其三是国家的朝气。年轻一代,或者说所有的“二代”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信心百倍,矢志不移,追求进步,朝气蓬勃,才能显示出各部门、各地方乃至整个国家的朝气。一旦进入“阶层固化”期,大部分“二代”上升的空间被封阻,改变命运的路径被掐断,不可避免地让他们感到前途渺茫,心灰意懒,极容易挫伤他们进取的热情和信心,弱化他们改造社会、发展自己的动力,这无疑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巨大损失。
其四是政府的威信。党和政府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秉承执政为民理念,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广泛信赖和支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推进,一些制度性、结构性矛盾越来越凸显出来,倘若“阶层固化”的拼爸矛盾不能得到遏制并有效化解,社会公平不能得到充分实现,势必给党和政府多年来树立起来的威信和良好形象打折扣,从而影响党的执政之基。
其五是民众的和谐。党和政府最重要的一个奋斗目标就是构建和谐社会,通过几十年来的实践和努力,已经形成了越来越安定、和谐的大好局面。阶层的日益固化,极易造成社会群体之间的观念隔膜、利益割裂直至地位对立,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仇富、仇官心理,对富二代、官二代现象本能的质疑,其实就是一个很真切的写照。因此,如果不从制度层面破解“阶层固化”的迷局,在种种社会不公的困扰面前,残酷的拼爸博弈势必会加剧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使来之不易的和谐环境受到不应有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