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政策、1个平台:支付行业迎来蜕变时刻


春秋无义战。

QQ360在为各自的利益开打,用户的桌面被一次次绑架,甚至还要被逼挑边。恶性竞争竟进展到如此地步,足见游戏规则一旦没有底线,结果都是输家。

或许,最近两个QQ360缠斗的消息太拥堵,不如我们换个频率,看一看支付行业的变局。

114,中国支付发展峰会的召开,标志着支付行业从民热到官热的变局。在“规范市场秩序,推进金融支付发展”的主题之下,超级网银上线了,《非金融机构支付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出台了,电子商业汇票与跨境人民币结算,移动支付等创新模式也在逐步实现,这使得支付宝、环迅支付等支付厂商对于未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根据艾瑞的数据统计,我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额在2010年上半年即突破万亿,其中第三方支付总额占其中6成,并连续两年保持近140%的高增长。电子支付无疑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百花齐放,更需要行业规范,否则此次QQ360之争也许就是欠规范行业环境下,矛盾激化的前车之鉴。而此次峰会,似乎也可以看作是高层规管部门对于颁布“支付牌照”准入制度的通气会。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建立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支付体系,提升了社会整体运营效率,这或许是传统金融机构始料未及的。技术的车轮还将进一步推动着金融进入电子支付的时代。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管理办法》的出台无疑是因势利导的一步棋。跨行支付业务逐笔发送、实时轧差、定时结算,都在。但是这还不够,仍需要第三方支付公司在舞台上继续歌唱。

纵观支付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们在与银行的竞合中成长,并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彼此不仅可以共存,而且还能相互扶持,共同发展。这种高度的互补性,就为未来埋下了伏笔。此次参加峰会的第三方支付厂商代表环迅支付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支付企业,而它在十年中历经的三个阶段也可看作是中国支付行业的一个缩影。 

本世纪头三年,它在为电子商务提供网关服务,解决基础金流问题。环迅支付和首信易支付2家企业是首批提供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企业,当时环迅是国内唯一支持VisaMasterCard的平台,并与国内20家主流银行建立了支付接口。之后,才有了支付宝等一批支付同行。

在接下来的3年,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环迅一手在研发,一手在结盟,并且关注到电子支付的风险控制问题,2004年成为中国首家“VISA全球电子商务安全计划中国区战略合作伙伴”,2005年环迅支付成立了业内首家风险控制中心。

此后从草莽走出的支付行业,这时候真正进入到发展的快车道,不只是市场的扩大,用户量的激增,更重要的是对于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不同企业对于资金安全、风险控制、资金管理和行业应用在内的复合需求不断增加,以环迅支付为代表的企业开始提供深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标志着支付行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3G时代到来前,先知先觉的环迅支付就已经研发了wap支付应用解决方案,并于2008年率先通过了国际上支付卡安全最高标准PCI-DSS。它们还敏锐地察觉到了电子支付行业风险增加的事实,并成功推出了具有国际水准的信用卡风险控制系统。

对于发展,第三方电子支付有话要说——这个时代讲求效率,婚可以闪,消费可以秒杀。因此,未来支付企业的使命就是提供便利、提升效率、提高效益。最终使得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三合一”。国家十二五规划也指出,要帮助传统企业升级,提升服务。立足创新的环迅凭借国际卡支付解决方案和信用卡反欺诈系统驰名海内外,并在金融风暴时,成功帮助帮助多家国内的传统外贸企业成功转型线上。这都是其许下未来的资本。当然,单纯凭借一己之力,还是很难保证支付行业不断完善。这需要“看不见的手”(市场)与“看得见的手”(政府)密切配合,以应对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内部管理、资金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控制和洗钱套现等各类问题,创造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

随着今年2号令和细则(征询稿)的正式推出,以环迅为代表的中国电子支付行业正在迎来盘整的新纪元。支付行业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华丽蜕变:从基础应用升格为高附加值服务,从B2CC2C拓展到B2B,从消费零售行业到生产经营和生产服务行业,从服务国内到全面国际化,从单一的支付形态到多元化的整合平台。此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政策导向。

《办法》的出台,恰逢其时。自2003年开始酝酿的《办法》,密切关注着支付行业的迅猛发展。开始管,会管死,打压积极性、抹杀创造性,对于行业发展不利。但是,当行业高速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如果没有规范,很有可能滑向恶性竞争的边缘。360qq便是一例。在近一两年,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扣率水平,包括盈利的整体模式都在调整,此时正需要《办法》对行业进行规范,例如推出牌照。有了它,经营才会回到理性的角度。

《办法》明确定义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主要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央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此举意味着国家对电子支付的从业资格和经营范围进行规范,将第三方支付纳入金融体系,和银行等金融支付体系协同发展。由此,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终于得以正名,正式成为金融市场新的一员。

当然,央行推出《办法》过程中间,也不是所有条款都是非常的适应。既要做到有效规范,又不能扼杀整体支付结算金融业务的创新,这的确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但唯有基于主流的先行规范出来,才能避免行业过渡内耗,自相残杀。

除了《办法》之外,超级网银的推出无疑也是支付业界讨论的话题。中国的清算体系基于央行的网络,全国清算体系每家商业银行四大国有银行都会形成基于银行内部全国的清算体系。原来有一个机器,然后通过省分行互联实现交换,现在全国统一这么一个精算中心进行服务的时候,那么行业内的资金的交换就变得非常轻松了。央行有两个比较大的支付系统,一个是大额支付,一个小额支付系统。其中,大额支付是实时清算的,但小额可能是两、三个小时清算一次。有了超级网银,小额支付也从原来的非实时变成实时。

因此,作为网关支付的国家队,超级网银是银行间及时的一种资金支付的平台,是一个整体支付结算基础性的工具,是银行间的一个产品。虽然,跟第三方支付的平台方面有一定的业务重叠,但是由于支付业务已经转向了为行业提供深度的整体运营解决方案,因此大家共享一个平台,避免了彼此对抗,提高了整体效率,便于第三方支付公司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未来,支付企业不再是单纯的收款工具,而将变身为交易核心。支付,可以提高资金运转效率,推动传统经济转型。例如,目前环迅支付和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共同开发的国际支付产业园区已经在紧张的建设中,园区整合了通信运营商、现代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及研究机构,将成为以普及电子支付应用、企业宣传培训、学术研究、科技创新为一体的产学研中心,并将在未来推动园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力争打造2-3个国际知名的电子支付企业。这无疑是支付行业的未来之路,它在提高社会整体运行效率的大道上一路狂奔,推动中国电子支付行业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