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金刚念”和“瑜伽念”的区别在哪里???


  金刚念:著心气不适,或人地有碍,但动口唇,用金刚持法,不拘多少,总要字字从心里过,心忆而动于舌,舌动而后返于心。舌既有声,耳还自听,绵绵密密,历历分明,口耳相传,自他不隔,是为心念心听。心念心听,则目不妄视,鼻不妄嗅,身不妄动,一个主人翁被阿弥陀佛四字请将出来。

  金刚念诵

  金刚念诵,是嘴唇不动、牙齿不准动,嘴巴微张开,舌头在弹动,这个方法修好了,就是真正的(安那般那),你们学什么气功、这个比什么气功都厉害,就是真正安那般那。这个声音发的是从丹田,就是上来,一直到顶,中脉的,就把它震开了中脉的方法,金刚念诵,记住哦,嘴唇牙齿不动,一口气一口气念。嘴唇没有动哦,牙齿不准动哦,舌头(在)里头(弹动),自己两个耳朵不听外面,回转听自己声音,观音哦,两个(耳朵)眼睛不看外面,返照自己的心声哦,心的声音啦,身体打坐、听音。

  瑜伽念:又叫默念

  另外,释万行师父在《降伏其心》中又指出金刚念是出声念,宜用金刚念修六字明。瑜伽念是默念,一开始用瑜伽念修六字明会引起淤气。

      答:古德常劝我们,世尊在经典里面也劝我们,修学关键,实在讲就是在不间断、不夹杂。

  果然能够做到忆、念无尽,忆是心里面想,念是口里念,口里念累了,心念,不出声,这个没有关系。

  所以念佛的时候,大声念、小声念、默念、金刚念(金刚念是口动,没有声音,这叫金刚持),这些方法都是调节我们的生理,使我们不会疲倦。

  仪式上面,可以坐著念,可以经行绕佛,绕著念,可以拜佛,拜著念,用这种方法调身。

  譬如坐,坐久了怕会累,起来散散步,散步久了,也可以坐坐,坐久了,身心坐的时间久了,可以拜拜佛。

  拜佛是运动,让整个身体的关节活动活动,拜个几十拜、拜个几百拜。你要拜成习惯,大概一个小时可以拜两百拜,这是非常好的运动,这样调节身体不会疲劳。

  口里念佛,大声念、小声念、默念、金刚念也调心,使我们念佛的情绪很稳定,功夫很得力,妄想不容易起来。

  这些方法随意来调整,你念佛才能够持久,二十四小时才能不中断,要会调理身体。

  要会调理心情,使你念得愈念愈欢喜,法喜充满,欢喜心精神就百倍,精神就能够提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