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知中创造奇迹,在未知中寻找希望


    在对事物的认知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点,对于各个板块的业务、包括对外部市场的认知、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我们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困惑、猜测和茫然。谁都不可能是预知万事的神,所以,面对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能最大化利用熟悉的世界,在已知中创造奇迹;在未知的世界面前,不畏惧,有方法,逐步探索,在未知中寻找认知的路径,抓住稍瞬即逝的机遇,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方能成就卓越。

    总的说来,我们认识事物无非是四个状态: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未知的已知和未知的未知,着实有些绕口,但这四个状态基本可以囊括所有认知状态。

    把已知的已知做好,想好如何去处理已知的未知,学着去看到未知的已知,永不停歇地去寻找和发现未知的未知,这既是我们认识论的四阶段,也是我们成长历程的四阶段。

第一阶段 已知的已知:追求卓越,创造奇迹

    如果说已知是我们的“舒适圈”,那么在这一阶段,我们最为得心应手,不管是前人的言传身教还是自身学习的积累,我们都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决这一阶段的问题。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流程、节点、标准来执行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为企业的管理层来说,在此阶段的职责就是界定结果,不必事必躬亲,但一定要了解过程,树立标准。已知的已知做不好,不能展现正确有效的结果,向上级的沟通又不能做到准确系统,就会使得领导产生无端的指责和造成下级无谓的牺牲,这是企业和个人都不愿看到的。

第二阶段 已知的未知:找到方法、看到希望

    我们都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可以认识与改变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认识世界的途径,以及改变世界的工具。在第一阶段“已知的已知”后,我们将进入第二阶段:已知的未知。

企业成立、业务开展之前,一定会要有一套流程制度来规范未来的动作,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项目拿地之后,动工之前,一定要做产品定位和物业发展报告,来指导我们达到预定目标。这些动作就是在为“已知的未知”找途径和办法。

    对于“已知的未知”,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可分为三个步骤:

    1.做任何事情之前要有理论基础,形成逻辑上的闭合;

    2.在执行前要有系统方案,这样能保证事情处理的全面到位;

    3.个人行为要转化为组织生产力,保证事情在可控范围之内,才能产生最大化的价值。

三阶段 未知的已知:迎接挑战、知难而进

    和昌人常说的“智慧”,不是小聪明、小手段,而是在处理突发事件、真正面临大事件时,我们完美的处理方式。在项目运作前期,我们有各种完美的预期方案,但计划如果与实际不符甚至相悖,这就是陷入了“未知的已知”阶段。

    人生要关注的,不应该仅限于是“这是什么”,而应该深入到“这会成为什么”,职场人、企业人尤其应该形成这样的思维习惯。我们知道目标,知道任务,但如何完成这个目标和任务,仅需要有迎接挑战和知难而进的士气与魄力,更要培养好的思维习惯和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方法,看不到(或无法设想)隐藏在未知中的机会或途径,常常令我们事后遗憾万分。

第四阶段 未知的未知:突破自己,扩大“舒适圈”

    对于一些未知的未知,也许在一些人眼里,是迷茫的,不知所措的,胆识对于一些阅历、经验都很丰厚的前辈,一些人“未知的未知”,是他们已知的未知甚至是已知的已知,经验不足这需要借助前辈、经验丰富者来突破这个局限,把未知的未知变为已知的未知,然后再去解决掉。这也就是所谓的扩大自己舒适圈的道理。

    最后,舒适圈的扩大又重新让自己再次进入已知的已知阶段,这同时也印证了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真理,只有这种“螺旋式”的上升才能使自己有所收获,平台提高,视野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