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钢厂涨价“胸有成竹”


 
日前,宝钢率先提高1月份板材价格。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是我国钢厂普遍涨价的前奏。大钢厂为何能够引导“涨价”趋势,并且可以在我国钢铁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能够较好的保持盈利水平?很重要的一点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模式。

  据中国钢铁企业网记者了解,宝钢13日率先出台2011年1月板材价格政策,其主要板材品种普遍上调150元-300元每吨,上涨幅度为2%-5.5%。这一举动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大钢厂也在涨价的浪潮中开始“蠢蠢欲动”。

  业内人士指出,钢厂涨价基于三个主要原因:其一,国际市场铁矿石持续走高的价格不断推高钢企的成本;其二,为完成“十一五”,我国钢铁行业进行拉闸限电,缩小钢铁产能;其三,我国汽车、造船、基础设施等不断增长,带来钢材产品的市场需求。

  虽然钢厂提价了,但整体利润空间仍然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涨价的钢材类型也有局限。除了外部因素,钢企自身的因素也很重要。如首钢、宝钢以汽车用钢为依托,大力发展板材。首钢的一位科研人员曾向中国钢铁企业网记者表示,面对我国钢铁产能的结构性过剩,钢企要看清发展方向,目前,首钢重点发展汽车用钢。在板材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技术、资金等。

  宝钢首先在板材上提高价格,无疑也是看重了汽车用钢这块大蛋糕。目前来看,宝钢处于汽车用钢的领跑位置,此前已与上汽、中国北车等多家汽车企业签订合作项目,再加上11月国内汽车产销态势良好,给钢企带来很大产品生产空间。这也是在我国钢厂普遍盈利水平不高或负盈利的情况下,宝钢等一些大钢企能够较好盈利的原因。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产能过剩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一方面是具有世界最先进工艺技术装备,也就是先进的生产能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落后、低水平的产能比重过高,预计占到40%左右。

  鞍钢销售环节的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钢铁企业网记者,虽然国内产能过剩现象严重,但是,鞍钢生产的钢材基本上都可以在市场上销售完,并不存在库存大量积压的现象。

  据介绍,目前,全球钢铁行业进入低速增长期,原料、燃料的不断增长,未来绿色钢铁的发展要求,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规划指标等等,促进钢铁行业调整产品结构。顺应市场发展,钢企才会获得较高的利润。(来源:中国钢铁企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