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的“池子论”是个娱乐噱头


     

周小川的“池子论”是个娱乐噱头

 

    自从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11月初提出造一个“池子”来锁住热钱的说法后,有关“池子到底是什么”的猜测一直是一个多月来财经媒体热衷的话题,舆论也对“池子”作出了多种解读。日前,周小川终于借着一个公开发言的机会,阐明了他对“池子”的定义,简单地说就是“外汇储备”。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新增外汇占款为3196亿元人民币,较上个月5301亿元的高位明显回落,也略低于市场此前的预期。但是结合历史数据比较,3000多亿元的外汇占款仍处于偏高的位置,反映出近期外来资金大量流入的趋势仍在持续。而再根据海关提供的数据来分析,11月份我国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229亿美元和97.04亿美元。在外汇占款中刨除这两部分,无法解释的资金流入约1000亿元人民币,这证明近期确实有热钱在流入中国,而且“高烧”不退。

    虽然中国目前的负利率状态越来越严重,但相比于国际上一些依然实行货币宽松政策的国家和地区来说,中国的银行利率比它们还是高出一头,因此必然成为国际游资的套利目标。那么,热钱进入中国,流向何处?以央行刚公布的11月份新增外汇占款来说,那无法解释的1000亿元人民币的去向,确实让人颇费思量。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在《财经》2011年会上的讲话中认为,在当前全球流动性泛滥、热钱炒作成风的情况下,资金仍在流入房地产市场逐利,推动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我国房地产市场11月份的最新数据能够佐证刘明康的这种说法,当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7%,许多热点城市房价已经超过2007年的高点,在政府已经收紧对房地产市场的银行信贷以后,这个市场仍能出现这样火热的情景,热钱的支撑作用确实有很大嫌疑。由此也可见一个朴素的道理,热钱出于其逐利本性,必然会钻天入地地寻找投资机会,决不会按照长官的意志而集结在某个“池子”里,等待统一部署再作行动。

    在周小川对“池子”作出最新解释之前,市场曾普遍将“池子”理解为股票市场。确实,在目前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能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入我国股市,那它必然会推动股价上升,从而让投资者大赚其钱。但是,在我国股市规模已经足以与全球股市媲美的情况下,除非全球所有的大机构采取联合行动,像我们期望的那样来“做多中国”,任何一个海外机构已经不可能对市场形成操纵,而指望他们出现联合行动,这无疑是一种异想天开,因为它不符合股市炒作的最基本的常识。如果他们有这样的能耐,完全可以先“做多美国”,把华尔街炒得飞起来,用不着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了。前不久,央行副行长马德伦曾发表谈话希望早日在我国股市开出国际板,这也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央行希望将国际板做成圈住热钱的“池子”。但是,先不说国际板的开设还面临种种障碍,即使有朝一日开了出来,热钱是否会对它有兴趣,那也要看看它的投资价值或者说炒作价值再作定论。

    对热钱的管理,是全球所有新兴市场的一个重大课题,新兴市场渴望融入世界,又担忧热钱会对自身造成伤害,这种两难状况至今尚未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拿出万全的对策。而如果期望用一个“池子”来将其圈起来,除非在这个“池子”里有丰富的盈利机会,否则它是不可能进去的。而如果真有这种机会存在,那根本用不着管理者精心策划,各路资金早就冲进去了。热钱如果能“一切行动听指挥”,听从管理部门的调度,那它就不是热钱了,而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资金”。因此,对于周小川发明的“池子论”,我们不妨看作他制造的一个娱乐噱头,体现了当下政府官员的幽默亲民,而不能视为央行未来真正的管理热钱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