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20年20事(13)
“5·19”行情:恢复性行情的是是非非
进入1999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行情十分低迷,1996年因沪深两地恶性竞争而引起的大牛市受到了管理部门的坚决打压,虽然市场开始走向规范化,但这次折腾也使股市走势元气大伤。尽管管理部门其后对股市的态度已有改变,在政策导向上开始鼓励行情上升,但由于大量质量低劣的国有企业恰在此时成批进入股市,很多不符合条件的公司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股票发行,上了市,但很快就露出了原形,被戴上了ST帽子。上市公司质量差,投资者无法从公司得到投资回报,市场走势也长期陷于低迷。但是,这种状况到了1999年5月,忽然开始出现改变了。
从1999年开首到当年5月18日,沪深两地股市指数分别下跌了7.57%和14.06%,市场人气十分低迷。但是,5月19日下午,随着大量资金涌进市场,当天两地股指奇迹似地上升了4.64%和5.03%,共有43只股票封在涨停板上。其后连续几天,两地股市继续保持着强劲的上升势头,到5月下旬,原来笼罩在市场上的悲观气氛已经一扫而空,股指连连攀高,成交量也连连刷新。到这个月的月底,两地股指的升幅已经接近于30%。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大牛市形成了。
谁也没有料到,这一轮具有突发性的牛市行情居然得到了管理层的全面肯定,中国证监会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投入到了对行情的推动之中。6月12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陈耀先发表谈话,认为这一次行情是恢复性行情,是证券市场整顿规范以来显示市场成长性的一种表现,反映了市场运行的内在要求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他要求投资者坚定信心,保持市场的正常运行。他的这个讲话打破了进入6月以后的市场横盘状态,两地股指又出现了强烈上冲。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在肯定这是一次“恢复性行情”的同时,提出“证券市场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各方面都要倍加珍惜”。6月2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又发表讲话,认为这次行情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管理部门在为市场走高大造舆论的同时,一些具有实质性利好的措施也开始推向市场,降息、证券公司获准增资扩股,都显示出主管部门对资本市场的态度已与1996年底完全不同。政策的明朗无疑给大盘的炒作增加了强大的动力,在《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发表后的半个月时间里,两地股市都出现了大涨小回的走势,并在6月底创出新高。到6月30日,沪深两市指数比起其5月18日行情启动时的位置,涨幅分别高达64%和91%。由于其时恰逢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的网络股走红,因此市场舆论也给中国资本市场上一些与网络沾上一点边的股票披上了网络股的概念大炒特炒,在这短短的40多天时间里,一些所谓的网络股在庄家的操纵下,股价都出现了急剧的拉升,东方明珠股票的涨幅更是高达3倍以上。
但是,中国资本市场在短时间里出现这样的这种快速升涨,其实是不正常的,随着指数的迅速升高,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7月1日,我国第一部《证券法》开始生效,庄家的炒作不敢再肆无忌惮,而一些被炒高的网络股也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向市场敲响了警钟。以《证券法》的颁行为标志,这一轮由庄家炒作引起,被管理层推波助澜的行情终于很快就提前结束了。在整个1999年的下半年,虽然行情也出现了一些反弹,但从大的方向来说,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再一次进入下降通道。从下半年开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与深化,股票市场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大型国有企业也开始进入市场,对市场所产生的压力越来越重。这种状况一直到2000年初,管理层推出两项重要的利好政策,即新股发行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证券公司可以向商业银行进行股票质押贷款,市场才再一次在政策的作用下爆发行情,并在当年内再一次创出新高。
这一轮被管理部门冠以“恢复性行情”的走势,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但是其可争议之处也颇多。首先要肯定的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寂寞以后,中国资本市场借助“5·19”行情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人气,许多投资者不仅解套,而且赚到了钱,对于市场的未来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大量个股股价连续走高的后面,庄家的炒作也肆无忌惮,亿安科技、中科系等恶性炒作案件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由于管理层在行情起始阶段以一种不恰当的方式介入市场,导致这种恶炒之风愈演愈烈,对市场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危害。而且,管理层站到市场前台,鼓吹“恢复性行情”,这也加剧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政策市”特点,不利于市场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