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焦点评(10-182):亚运会影响百姓对政府评价
彭澎接受《新快报》采访
题外话:广东市县政府成绩单引起一些争议是正常的,因为刚刚结束的亚运会使百姓和媒体对广州及广州市政府的好评如潮,但成绩单是以去年数据为分析基础的,而去年的广州正经历着我称之为“亚运前的阵痛”,各种亚运工程让百姓不胜其烦。因此,同样可以预料的,如不出意外,明年广州的得分就会增加许多,甚至重新超过深圳名列第一。但如果明年有什么事情引起百姓不好的评价,则又会形成另一种反差。
每年的统计数据正式公开都要到8月份左右,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的分析只能是滞后于现实。这是专家们无可奈何的。这样一来,有关解读就十分重要,否则会引起非议。
不管怎样,对广州的评价,这两年都可能受亚运会的很大影响。毕竟这是广州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另外,把汕尾、云浮这样的城市与广州、深圳放在一起评价,本身就有不合理性,因为永远这些城市都可能追赶不上,对于当地领导来讲拿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来评价其政绩显然不公平。因此,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权重不仅有利于改变经济发达的城市排名靠前的现象,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广州排名基本符合事实”
2010-12-24 来源: 新快报
有专家称公众满意度反映了百姓对政府的印象,很有价值
新快报记者 廖颖谊 见习记者
周雯
近日公布的2009年度广东市县政府成绩单中,广州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公正”两项指标全省排名第一,在“节约政府成本”则排名第十八。如此大的排名反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而这一类由高校学术团队完成的民间调查,其本身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保护生态环境权重太低
彭澎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差异悬殊的几项排名,与客观事实基本吻合。
“2009年全国正经受国际金融风暴,但在广州亚运工程是重点,亚运拉动了经济的猛势前进,2009年度广州市9000多亿的GDP就是个说明。所以,广州在‘促进经济发展’指标上排第一,就很应该的。”
彭澎认为,“成功的亚运会,背后是不计成本的投入,只要亚运需要,就可以保障。从这点上讲,‘节约政府成本’自然不会得高分。但是亚运会、亚残运会出乎意料地顺利举办,自亚运会开幕式开始,广州的形象就完全扭转了。”
“我觉得生态环保权重太低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权重为28%,而‘保护生态环境’的权重是15%,对于后者的权重应有所提高。不能过重地鼓励发展经济,应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为经济牺牲环境。”彭澎建议道。
调查结果有一定参考性
而对于“红皮书”的意义,彭澎认为不能过于夸大。“虽然是由第三方机构操作,但就目前而言,该类调查还算不上是权威的调查。当然,它的意义是无可厚非的。对百姓,它不是政府的新闻发言人,能提供更客观的信息,给百姓更全面和完整的认识。对政府,它能起到督促改进的作用。”
彭澎强调,“政府在日常工作中有必要参考调查的数据,进行对照。其中公众满意度这项反映了老百姓对政府的印象,很有价值。”
一定程度反映了现实
成建三 广东珠江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广东珠江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成建三则认为,调查结果从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反映了现实,但像经济发展情况这一类的指标,单从一年的数据是不足以反映一个城市这方面的情况的,需要进行连续性的评价,因此就这一年的结果而言,其意义不大。
成建三也表示,“对于这类评价结果无需太看重。”他分析道,目前来说,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评价,就其评价体系本身而言,均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也就是说,没有哪个机构或是哪一套评价体系下的结果,是具有绝对的准确性的。
成建三指出,这是由于本身这种评价的数据来源、处理方法和指标设置,均具有很多的不可控因素,从而不可避免地使某些指标带有主观性,并对整个评价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不排除结果存在偏差
成建三说,在一些需了解公众意见的评价项目里,其结果也不排除存在一定偏差的可能。“比如要一位市民来做一份调查问卷,本身便无法确保其所给出的答案一定是真实的想法。”因此,这类评价结果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但却不应该作为对某方面的工作的定性标准。
“比如不能说某一个指标靠后,就表示相关主管部门工作做得不够好,并给其定出明年一定要达到排名第几的任务。”成建三同时指出,要让评价的结果更具参考性,相关进行评价的部门及机构,在公布结果时应将各项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进行介绍,但往往这些说明却并非一般市民所能够读懂,能够理解透彻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会更希望有更多的机构和单位都来进行这类评价,以向公众或政府部门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可供参考的评价结果。”成建三最后补充道。
(本文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