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八股的事儿


八股,是一个被批判了很多年的词,到今天成为一种刻板、扼杀创新的代名词。但事实上,八股有八股的道理,而且八股其实并不是坏事。

所谓八股文,就是要求文章有一定的格式。八股文说到底是一种竞争性考试,如果没有一定的格式,评分就会很麻烦。张三大人觉得你的文章好,李四大人未必觉着好。如果张三大人名气比李四大人响,公认更加有功力,那也就罢了。但如果张李大人半斤八两怎么办?写文章和评判文章本来就是个很主观性的活,如果再没点规矩,那可就真没方圆了。

有人说八股格式味道太强,扼杀多少多少创新,这种言论其实很有问题。唐诗宋词,哪个不讲究格律?不照样传下来多少奇妙篇章。可见,至少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八股格式,并不见得会扼杀创新。

八股的问题不在于八股本身,而在于命题。在四书五经里寻章摘句,还有一大把需要的避讳,故而题目本身就是僵化的,自然做不出好文章来。批八股,在我看来,是批错了的。

今天学术界也有八股。正儿八经要写篇论文,得遵循一定的格式。而这个格式,我以为,是颇有道理的。

起手先要写“研究缘起”,也就是要写明白,你为何要搞这个研究。这就是研究的目的性。目的交代不清,整个研究就缺乏“合法性”,整一篇几万字的论文,你到底为了啥?你不能在上面大书:我就是为评职称吧!

然后是“文献回顾”,文献回顾又被称为“合法的抄书”,它的基本理念是这样的:你得找找前人的东西,看看人家关于你所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是怎么说的。文献回顾是为了避免你搞了几万字的东西,结果早就有人说过了。这不符合搞研究要创新的目的。但是,任何研究,也不能凭空冒出来,你得站在巨人肩膀上,知识本身是有一个传承的。

等你文献回顾完了,你发现有那么几个问题,你回顾了半天,没有人提及。看来这是一块处女地,值得去捣鼓一下,这就是“研究问题”,罗列你的研究问题:你究竟想做什么研究?有了文献回顾在前头,你这个研究问题就比较有独创性了。

问题做好了以后,要做方法了。你是打算蒸呢还是炒呢?方法论很重要,对于学术而言,有时候结果倒没有方法来得重要:因为有可能你结果是蒙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方法。有个学生曾经问过我,什么时候用调研(survey),什么时候用访谈(interview),我说了一句:事实判断用调研,价值判断用访谈。不算严格的区分,但大致上是成立的。

前面这些其实全是“八股”,但都是必要的铺垫。没有这些东西,没头没脑地就开始写学术文章,是有问题的。浙大的李红涛老师在微博上这么说

今天上午帮一位研究生修改申请香港的research proposal。想起我们读博士的时候,被殴或者殴别人时常常抛出的三个问题:第一,你的研究问题是啥(what is your research question)?第二,有啥新东西(anything new)?第三,又咋着呢(so what)?

铺垫做好了,这三个问题就很容易回答。铺垫没做好,文章写得再灿烂也没用。因为这三个问题,是研究的本质问题。

不过,这么搞研究,的确很累。所以,我很少写学术论文,自知不能胡乱造次。但如果你真要搞点研究,一定的学术规范是必须的。八股也好,规范也好,本身自有其道理所在。不要写得让人批评了,要埋怨格式禁锢了自己。人要明白的一点是:别把自己当不世出的天才。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浏览我收集的信息图 关注我的微博 访问我的分享
您可能也喜欢:

TMT一周图集 第0期

第一本 时空变奏曲 第一章 第二百八十一条时空隧道

新媒体启示录之八:TAG

出发了
无觅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 无有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