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国家产生通货膨胀的内因外因(3)


  作者注:美联储主席贝南克先生的抗辩观点“新兴国家低估其货币汇率让其不可避免地产生通货膨胀”是一种只看到表面现象的观点,他没有认识到“新兴国家低估其货币汇率”的根源在于目前国际社会运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作者在本文驳斥他的这一观点。如引用本文观点,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任何人任何媒体均可免费转载该文,但必须注明:转自杨钦松的博文并注明作者新华网址:http://yangqinsong.home.news.cn/blog/home.do

借此机会作者顺便阐释一下前文表达的新兴国家获得的美元储备是一笔“亏本买卖”的观点,就究竟应该如何计算其“盈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纠正目前流行的那种以所谓的美元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是否贬值去衡量美元储备是否产生损失的狭隘观点:

根据作者的理论观点,由于美元货币不像以前的实物如黄金货币,它不是一种实物货币,因此它只具有一定的货币价值而并没有像黄金货币那样自身拥有一定的实物商品价值,因此美元货币本身没有储藏价值,或者说其储藏价值仅表现为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等金融产品而获得“利息”等的收益,而其货币价值只有通过将其转换成商品后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当新兴国家们储藏美元货币即他们的美元储备只有在“换成”商品后才能计算其“盈亏”!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某新兴国家在1995年按每桶10美元出口一亿桶石油而获得10亿美元,该10亿美元成为该国的美元储备,然后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获得年息3%的利息收入,到了2010年该国因短缺石油只好动用该笔美元储备,按时价每桶80美元进口石油,结果该笔美元储备连本带息也进口不到2000万桶的石油,如果要买回当时出口的一亿桶石油需要花费80亿美元!因此该国的这笔10亿美元储备15年的时间损失的是超过8000万桶石油!折合时价损失64亿多美元!假如再过15年才动用该笔美元储备,不知届时其本息能否买回1000万桶的石油?这种计算美元储备“盈亏”的方法才是正确的原则方法!

根据该原则方法各位可以简单计算一下如果出口其它更宝贵的资源如我国的稀土金属等商品获得的美元储备所产生的损失究竟将会有多大了:目前按“白菜价”出口的那些稀土金属等商品,50年后当需要进口时不知以比现在高1000倍的价格能否买得到?或者说“现在用白菜价格出口的稀土金属不知道50年后能否用黄金价格进口回来?”

正是基于这种观点,作者在《货币理论》一书的“第十三章 论中国的外汇储备”里,作者“建议我国政府改变战略取向,在……外汇储备的用途受限制的情况下,与其让对外贸易盈余继续增加的情况下继续增持美国或其他国家的虚拟资产,不如实行对外贸易逆差战略,让外汇储备逐步降下来。换句话说,现在有些企业还在出口诸如煤炭、稀土金属等不可再生资源继续换取美元是很不恰当的举动,这相当于长期来说用不断升值的(商品价值)资产换取不断贬值的(货币价值)资产,这种出口行为应该坚决停止,不仅可以减少外汇储备的增长,而且也相当于将这些资源储备了下来……比如前两年发现的10亿吨级的南堡油田,目前大可不必开采,用外汇储备优先进口他国的原油使用……”。(对全文内容感兴趣的朋友请参阅作者《货币理论》一书P143 – P146)

回到通货膨胀与汇率及国际货币体系之间的关系话题,作者再进一步揭示如下:

假如实行根据作者的货币理论构建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国际贸易就从本质上恢复了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遵守的“商品价值经由(国际)货币价值换回商品价值”的“物物交换”的贸易原则--即采用以一篮子的商品定期清算各国国际贸易的顺逆差,而不是像目前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产生的国际贸易的顺逆差无法通过一篮子的商品定期进行清算而导致贸易顺差国累积起巨量的美元储备!在作者构建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框架下,贸易顺差国不会累积起巨量的国际货币储备而是“换回”大量的包括黄金在内的商品!这些国家自然不会因储备大量的黄金等商品去增发其基础货币,储备这些商品的国家不仅不会产生通货膨胀,恰恰相反,当其央行发现经济体内流动的货币过剩存在产生通货膨胀的风险时,他们反而可以通过释出部分这些从国外“换回”的商品到市场上,可以起到从市场上回收部分流动性的作用而达到抑制物价上涨进而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的目的!

作者也简单分析一下为何目前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导致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货币汇率失衡?分析该问题我们只需基于最基本的常识就能得出结论,并不需要高深的经济学理论。为此,作者根据自己构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原理,简化出如下二个通俗的问题供读者朋友们思考:

1〉。在本质上是“商品价值经(国际)货币价值换回商品价值”的“物物交换”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框架下,有哪个国家愿意用价值1元的物品去换取他国价值只有3角的物品?又有哪个国家能够用价值只有3角的物品交换到他国价值达1元的物品?

2〉。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定期地用一篮子的商品清算其国际贸易的顺逆差(债权债务)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框架下,有哪个顺差国会愿意放弃其顺差所得的“国际货币”“即期”兑现相应商品的权力而同意改为远期甚至遥遥无期地兑现相应商品的权力--即宁愿长期持有“国际货币”的“期权”(即储备国际货币)而不愿“即期”换成如黄金等商品(即储备商品)?更有哪个顺差国会愚蠢到不仅同意将“即期”权改为远期或遥遥无期的“期权”,还会在他国屡不履约清算债务的情况下还会源源不断地向其提供商品换取并累积此种“期权”?

而在目前的这种荒谬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安排下,由于“国际货币”美元自1971年被美国当时的尼克松总统宣布中止兑换该国黄金后,持有者无法正常让其换回具有商品价值的黄金等商品,从而让“国际货币”的“货币价值”美元与清算其“价值”的商品脱离而导致这二种价值的脱节:具有商品价值的黄金等资产一路升值而只具有货币价值的美元则一路贬值!这种“一升一贬”的结果就让美国(及其他国际货币发行国)不仅做到了能用价值只有3角的“货币价值”的美元从新兴国家那里交换到商品价值1元的商品,而且他还能不断地用这种“货币期权”从那些国家源源不断地换到商品!最终就出现了那些新兴国家们用“商品价值”换来巨量的无法清算回商品的“货币价值”美元储备!

综上所述,新兴国家们的货币汇率与发达国家们的货币汇率失衡的根源就在于国际社会运行目前的以一国的国内货币充当国际货币并让该货币不能用具有“商品价值”的可储藏商品进行清算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同时,这种荒谬的国际货币体系让新兴国家们累积起巨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元储备让拥有国们大量增发基础货币进而让他们产生通货膨胀!换句话说,正是目前的这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才让新兴国家产生通货膨胀!而不是贝南克先生声称的新兴国家们低估他们的货币汇率让其产生通货膨胀!即:低估货币汇率的国家产生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只是目前的这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产生的外在的表现形式!其根源在于国际社会运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所以贝南克先生是因果倒置,他只看到表面的经济现象而没有认识到产生该现象的根源因数!或者他认识到了该根源因数,但基于维护美国的切身利益而有意忽略不提!

总之,目前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使得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货币汇率失衡进而导致新兴国家们产生通货膨胀!

(未完待续)

杨钦松

2010-12-5 写于雅加达。

参考文献:

1。杨钦松著《货币理论》,2009年8月出版,经济日报出版社

2。人类社会应如何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XVII

-- 如何从理论上指导国际社会建立正确的国际货币体系 (1)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423987.aspx

3。人类社会应如何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XVIII

-- 如何从理论上指导国际社会建立正确的国际货币体系(2)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10/7/25/19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