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博弈中的妥协与抵抗


在西安吴克敬获鲁迅文学奖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马平川

    首先祝贺克敬兄!当时《手铐上的兰花花》报送鲁迅文学奖时,按要求需要一个推荐评语,我应邀为其大作写了评语。当鲁奖结果出来后,克敬第一时间打电话告知我,我很高兴。克敬获奖可谓水到渠成,众望所归。

   《手铐上的兰花花》是一曲当代农村女性的命运悲歌,再一次显现了吴克敬小说的价值意义: 思考生命,捍卫尊严。吴克敬以一种更为宽广的悲悯情怀去拥抱现实人生,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黄土地最底层的农村女性身上,对女性的生存境遇和生命价值进行了深彻的思考。吴克敬把急遽变化转型中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政治和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发生巨变的今天,关于爱情这一古老却永恒的主题被再一次重新审视。农村女性如何在当代社会立足,生存和发展,努力寻找并捍卫自我价值和尊严,应该是《手铐上的兰花花》引领我们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手铐上的兰花花》主人公阎小样,美丽纯洁如陕北高原上的一朵美丽的兰花花,上天有意,给了阎小样一个少见的俏模样,一个少见的亮嗓子,辍学回家的阎小样下沟收种,上梁放羊,凭着一曲令人陶醉的陕北民歌《兰花花》,在县城赛歌会上获得冠军。阎小样被一位在当地的呼风唤雨石油老板顾长龙看中,他用一撂红砖般瓷实的人民币,要娶阎小样为妻。阎小样根本看不上油老板。但显赫的权势、金钱和名利,死死将阎小样控制在自己的掌股之中,她的哥哥在油老板公司上班,更期望她嫁他而从中得到更大的好处。哥哥说:“顾老板看上你,是你的福气哩……”最后哥哥双跪在阎小样的面前,求妹妹家给顾老板。乡、县的领导磨破嘴皮子,让阎小样父亲不可失主意,把顾长龙拉住,大财神哩。大家都劝阎小样:从了吧,不吃亏的。周围的众乡亲都羡慕阎小样,羡慕阎小样掉进了“福窝窝”里,后面有她享不尽的福。有从阎小样的身上也看到自己的希望所在!阎小样一向敬重的,慈母般的声乐老师王厚草说:“你有依靠了,以后老师有啥求你的,你可不能拒绝。”



    显而易见,“百灵鸟配财神爷,百年好合,千年幸福。”背后真正的悲哀和凄凉,留给我们的是彻骨的辛酸和苦涩。对贫穷的恐惧和无奈,对金钱和权势的渴望,导致人的异化和灵魂的异化。使他们在谋求人基本的生存权利的过程中,原有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沦为精神废墟。正如西美尔对金钱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作出的分析,在当代社会中,金钱一方面使人们摆脱了前现代社会中种种人身束缚,从而使人们获得了现代意义上的平等和自由;但是另一方面,金钱也毫不留情地夷平了一切价值和意义,充当了所有物品的等价物。

    权势、金钱、欲望交织成了一张有形和无形的网,无情地粉碎了阎小样爱的权利和自由的幸福,在无法摆脱现实的情况下,她被卷入万劫不复的的深渊。阎小样在绝望中妥协了,嫁给了可以作她父亲的油老板顾长龙。在新婚之夜,阎小样依然抗婚,不让顾长龙碰她,酒醉之后的油老板在与小样的拉扯中不小心重重撞在铁艺茶几上死去了,阎小样由此成了一名杀人犯。一副手铐就活生生地可以把阎小样阻隔在了世界之外。一座监牢就可以把阎小样的爱情完全埋葬。

    吴克敬的理想是把阎小样的美丽的人性挖掘出来展现给读者。即便是沦为罪犯的阎小样,克敬也洞察其心理,写出她内在的人性中的美丽和高贵。阎小样在押往省城女子监狱的路上,她挺身救警察,而使自己受伤;她忠厚善良,先后两次放弃有逃脱的机会,…… 虽然法律是冰冷沉重的,冷静理性的,然而人性之光总能够驱散阴霾,温暖人心。阎小样在吴克敬笔下成了人性至善至美的化身。通过一些看视 “合情”不“合理”的情节的描述,阎小样鲜明的形象已呼之欲出。吴克敬对阎小样的形象设计可谓用心良苦,这寄托了作者对淳朴,美好人性的失落的强烈缅怀和追求,使得这篇小说洋溢着动人的温情。

    “把我的婚纱照取来给我”。这是阎小样在走进省城女子监狱黑漆大门时,拥抱押解员宋冲云时说的,在这突如其来的激情与浪漫的瞬间,散发出着温暖的人性芬芳,让人体会到一种久违了的感动。身陷囹圄,却无法拘禁,夺走她的对爱情和幸福向往和憧憬。《手铐上的兰花花》感念传统的人生爱情价值观,阎小样所焕发的超凡脱俗的人性美,心灵之爱,在这个越来越人欲横流的时代,传统的爱情价值观念遭受重创的今天,给人一种强烈的人性慰藉。

   《手铐上的兰花花》揭示了男权主义社会意识下,权势,金钱和名利的裹狭强大威力中,农民沉重的生存忧患与爱情的精神困顿。小说的以陕北风物和人事为背景,浓郁的乡土气息,魅人的风土人情,是这篇小说一大艺术特色。阎小样的身上有了陕北山水的灵气,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她不染纤尘地成长着,她那一曲如泣如诉的信天游,唱出黄土高原上的美丽爱情,也映衬出人世间永存的那份爱与善。那如泣如诉的曲调,那委婉动人的旋律,无不给小说镀上了绚丽迷人的光晕,时时撞击着,感染着我们人们脆弱的心灵和敏感的神经。小说大量引用了陕北信天游“兰花花”的歌词,这无疑为表现阎小样命运及深化小说主题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可以看出,从《渭河五女》、《状元羊》到《手铐上的兰花花》,吴克敬秉承的现实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方法和原则,更是其小说创作审美过程坚守的一种艺术追求和精神立场。正如吴克敬所言,“1981年到1986年这个阶段,我注重的是人的朴实的情感,是那种日常生活中纯净质朴的东西,而后期的作品,我更注重的是一种社会形态,那种能反映出人的形态的东西”。在吴克敬的作品中,不论是对于复杂冲突的转型期社会问题的思考,还是对于多元文化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中的融合变迁的考察,他深得陕西乡土文学传统的精髓、血脉,继承了传统乡村小说那种开阔、凝重的品格,而又出以自己的机杼。

    吴克敬在农村做过木匠,当过生产队队长,在建筑工地打过工,在县文化馆干过临时工,当过近10年的记者,丰富的生活经历使克敬不寻常艺术经验和独特的观察与思考,使他在感知现实生活时,有着敏锐的审美发现和丰厚的精神内涵,蕴涵着思想的锐气和审美的活力。这些鲜活、敏感、细微、机智的乡村叙事,显示了吴克敬质询现实和拷问灵魂的深度,表现出良好的精神质地和内在张力。

    吴克敬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包括散文,在我看来都是一种“彩排”,他为好戏、大戏上演做足了功课。大戏就是吴克敬马上就要面世的长篇小说。我有理由期待着他再给我们以新的惊喜。


 

[相关链接]

           吴克敬《手铐上的蓝花花》获鲁迅文学奖作品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来自新华网、西安晚报等综合消息)11月15日,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文联、作协共同召开“吴克敬《手铐上的蓝花花》获鲁迅文学奖作品研讨会”。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军宣读表彰决定,并给予作者吴克敬8万元奖励。远道而来的湖北文联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尧、《十月》杂志副主编顾建平与我省著名作家、评论家贾平凹、李星、李震、李浩、李国平、段建军、杨乐生、马平川等40余人齐聚西安曲江宾馆,共同研讨《手铐上的蓝花花》。

    王军部长说,这个时代是文学最好的时代。从改革开放初那个狂飙突进的年代,经过30年的大浪淘沙,浮躁、泡沫渐退,真正的文学家留了下来,依然坚守着。这里,既有像贾平凹、熊召政这样一直在高峰行走的大家,也有更多吴克敬这样一直默默无闻坚持到今天才正在被社会承认的作家。当今,中国的文学和电影,都正在回到社会的主流。与会者认为《手铐上的蓝花花》意蕴丰富,构思巧妙,把情节性、命运感和地方风情都结合得比较好,作品在传奇性的外壳下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展现了一种纯真的悲剧之美,张扬了善良、美好的人性之花。吴克敬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出作品,其实和陕西文学界这种团结、互助的氛围分不开,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