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也申遗这年就过得太累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近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建议春节申遗。(2月11日 人民日报)
都是韩国人闹的,抢先把端午节弄成他们的文化遗产,然后我们就开始草木皆兵,想想我们还有汉字,还有阴历,还有二十四节气,这可都是我们自己的东西,要是万一哪天韩国人一激动,都去联合国挨个儿申一遍,并且还都通过了,我们应该就很冲动。
所以冯骥才这次提出把春节申遗,似乎也有点未雨绸缪的意思。这道理其实和注册商标差不多,本来是自己辛辛苦苦创立的文化品牌,并且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结果被别人钻了个空子,提前去申请注册了商标,你要是想赎回来,那就要付出相当地真金白银的代价。
但现在的问题是春节还火火红红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年的影子。至少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出春节有未老先衰,需要提前保护起来的迹象。虽然许多人感叹现在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但在失去一些元素的同时,我们的春节也不断地被加入了一些新元素进去,比如说现在流行短信拜年,等到3G真正普及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互相对着手机作揖、磕头,问候:“春节好啊!春节好啊!”那才是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习俗的真正结合。
既然端午节都申得了这个遗,影响力更大的春节自然也申得。只是当我们过年放炮吃年夜饭的时候,突然想到我们正过的这个春节,已经申遗成功,基本上就属于国家级垂死保护动物,我们会不会突然间就觉得兴趣寡然呢?
像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都脱胎于遥远的农耕文明。当农耕文明已经不再占这个社会的主流,这些作为伴生物的传统节日的日趋衰落,也就不足为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是这个意思,古人都替我们讲明白了。现在这些传统节日之所以还存在,有的还很红火,也只是传统文化习俗强大的惯性在起作用。
惯性终会越来越弱,就像元宵节满天的烟花。虽然不会消亡,但是不断地有一些新元素加入进去,也会有一些老元素被不断地淘汰下去,这不是规律,而是定律。
如果韩国人真要抢先把春节申报成自己的文化遗产,那不妨就让韩国人自娱自乐去好了。我们过我们的春节,吃我们的饺子,贴我们的对联,这就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而不是放在《韩语字典》里供人瞻仰的神像。
圣诞节也没申遗。
春节如果也要申遗,这年就过得太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