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写道,共产党员“对待同志最能宽大、容忍和‘委曲求全’,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忍受各种误解和屈辱而毫无怨恨之心”。在工作和生活中,无论是上下级关系还是同事关系,难免会有矛盾冲突,这就需要相互宽容一些,即使对于那些逆耳的甚至错误的指责,也应学会宽容。当发生冲突或偶遇冒犯的时候,如果互不相让,“你来我往”,非争个高低不可,势必两败俱伤。如果心目中只有自己,“老虎屁股摸不得”,就没有人肯给你提意见,更没人敢向你敬忠言。何况我们谁都不是成色十足的“赤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十有八九当时难有一目了然的是非标准。遇上批评者真的错了,又不容你解释和分辩时,克制一下自己,以平静心对之,就会“海阔天空”。否则,唇枪舌剑,相互攻击,将会伤害同志间的感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甚至造成彼此间的隔阂与仇恨,于人于己都没什么好处。
宽容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难于做到,特别是面对无事生非的流言甚至匿名诬告陷害,无辜者常常会怒火中烧,发誓要找回自己的“清白”来。可是你想捉住“源头”么,它如羚羊挂角,天马行空,察之无形,辨之无际,纵然你有三头六臂也无可奈何;你想公开申辩么,还可能招来“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豁达宽容一点,时间会还你一个清白,群众会给你一个公道。无数事实证明:流言蜚语,只能击倒那些意志脆弱、容易激动的人,而不可能击垮头脑清醒、坚毅刚强的人。
宽容作为一种美德、一种气度、一种涵养、一种思想境界、一种大家风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来自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刻理解,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一种具体反映。为什么有的人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磨擦也耿耿于怀,甚至“寝食不安”,而有的人却能泰然处之呢?这就是修养和气度不同使然。心胸狭窄者,遇事锱铢必较,寸步不让;而胸怀博大、气宇轩昂者,凡事能从大处着眼,以事业为重,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每每化干戈为玉帛。当年陈毅同志在汀赣地区苦战三年后,到某省委负责同志那里谈论要实行国共合作问题时遭到怒骂。这对“有时难忍耐,猝然发雷霆”的陈毅来说,的确是难以忍受的。但为了革命事业,陈毅忍住了,这是多么豁达大度的胸怀啊!可见,一个人只要心底无私,胸襟开阔,情操高尚,就能宽宏大量。
当然,我们所说的宽容,不是迁就蛮横,不是放纵罪恶,也不是毫无原则地宽容一切歪理邪事。各种不良倾向、不正之风和不法行为,理当不在宽容之列。对这些不该宽容的东西,理应疾恶如仇,以怒震慑,以正祛邪,决不能让其蔓延滋长。
该宽容时且宽容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