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经济能否顺延2009年的牛气、真正表现出虎虎生威?关键看“后危机时代”中国是否能实现成功转型。「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转型走向何方?在「后危机」时代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权,是中国政府当前最紧迫寻找的答案,将也将是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议题。
在应对经济危机中,中国经济渡过了最艰难的2009年,我们在分享成功“保八”喜悦的同时,面临的问题和烦恼却丝毫也不少:楼市泡沫、产能过剩、通胀压力、人民币升值、劳动力要素价格上升、出口恢复缓慢、消费难以大幅提振、粗放型经济难以为继、低碳经济和新产业技术革新迫在眉睫。面对“向上加”继续增大财政和货币投入就会产生泡沫和通胀、“往下撤”则可能导致经济再次下滑出现二次危机的“两难”困境,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分别讲话,提及最多的字眼就是“转变”,胡锦涛主席一口气使用50多个“加快”,凸显中国加速经济转型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在危机面前,中国人思考最多的总是如何“拼”字当头,想得最多的是在危机中强化“机遇意识”。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一揽子计划,既要着眼稳定经济形势的应急之举,更要着眼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长远之策。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服务”的飞跃,积极升级“世界工厂”,努力攻取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
一、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转变。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革命。当今世界,科技已成为推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我国要立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着眼新能源、新技术、新信息、新材料、新生物等重点领域,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组织产学研力量,加强自主创新,解放创新活力,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徵,推动现有制造业的产业链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等具有更多附加价值的环节延伸,从我国实际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出发,在新科技革命和国际科技经济竞争中,赢得先机、占居主动,走一条符合规律、符合国情和时代的创新道路。
二、积极扩大内需,实现我国从投资主导型和出口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的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中国内部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外部需求的萎缩,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增长是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在由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新阶段转变,居民消费需求由生活必需品向耐用消费品升级、由私人产品向公共产品需求的升级、由物质追求到人的自身发展追求的升级。扩大公共产品消费需求已成为适应中国发展阶段变化的内在要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需求萎缩成为中长期趋势的背景下,中国需要尽快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逐步降低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力争在未来五年左右将居民消费率提高5~10个百分点。这就要求我们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全面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幅提高居民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尽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据此引导居民消费倾向;加快财税和金融体制转型,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消费型金融体制的建立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实现投资结构重点由生产性投资向消费性投资的转变。
三、打破城乡二元制度结构,实质性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城市化转型。城市是消费的主要载体,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构建消费大国的战略性选择。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城市化过低就会抑制国内消费需求的释放与升级。据专家预测: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够增加大约1.2万亿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达到4个百分点左右。由城市化带来的国内投资消费需求的增长,至少可以支持未来10~2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当前我国应立足中小城发展,抓紧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具有实质性的户籍制度改革,让具备经济实力和大批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落户城市,以扩大城市消费、促进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延续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以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为突破口,实现我国由粗放型经济向精细型、低碳型经济时代的转型。低碳经济不仅是本世纪人类最大规模的环境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革命更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将成为全球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早在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发生之前,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先手布局新经济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布局,世界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中国的大国作用和大国责任不断凸显。我们要主动应对减排挑战、发展低碳经济,着力做好结构调整和改革的选择问题,加快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机制体制完善和法律法规的保障措施,加快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提升中国低碳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2010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重新布局的起点之年,也是中国谋划跨越经济危机危机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一年。中国只有从解决内部长期矛盾的角度去化解危机,从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出发去应对危机,从理顺国际经济关系和实现结构优化上去战胜危机,既要“杀出一条血路”,更要“走出一条新路”,找准突破口,横下一条心,憋足一股劲,变危机为生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中国经济成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