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区域经济龙头提前布局暴涨板块
去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4个区域发展经济区,近期这些区域经济板块,主要是海南、新疆等边疆板块暴涨,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眼球和跟风追涨。新的区域经济龙头即将诞生,最近国家正在研究制定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这三个区域才是真正的区域经济龙头,才是未来的经济增长发动机,才是未来投资的方向。提前布局这三个未来暴涨的板块,才是安全稳定的投资,才能够获取稳定的收益,暴涨就在这里产生。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陈宣庆最近表示,今年结合一些重点地区的实际情况,我国将把一些应该在国家层面加以研究推进的重点区域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一些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最近正在研究制定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陈宣庆表示,去年我国审批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数量之多、时间之密集、影响范围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去年我国一共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部地区崛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11个区域振兴规划,几乎是之前4年的总和。今年结合一些重点地区的实际情况,我国将把一些应该在国家层面加以研究推进的重点区域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一些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最近正在研究制定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
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审议
新年伊始,我国区域振兴规划又传利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已经上报国务院审议,即将出台。从前期已批复的区域发展规划来看,它们不仅在经济振兴上取得了积极效果,而且也极大提升和盘活了相关地区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并获得了市场强烈共鸣和大幅炒作。而无论从全国经济的地位,还是证券市值的占比来看,长三角区域都占据了绝对的龙头优势,预期中的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出台,必将开启A股市场区域板块的新时代。
《规划》提出要完善定期会商制度,继续完善上海、江苏、浙江的两省一市“省市长”定期协商会议机制,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市长峰会的作用,充分发挥现有江浙沪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等合作机制作用,推进落实三方共同明确的有关合作,完善长三角合作的制度建设。
长三角板块新时代开启 提前布局高成长牛股
从江浙沪的证券化程度看,根据本报研究小组和WIND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家数(A股)为1722家,流通总市值达到145600亿元。其中,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家数为159家,流通市值约20200亿元;浙江省上市公司家数为140家,流通市值约4700亿元;江苏省上市公司家数为128家,流通市值约5100亿元。整体来看,两省一市上市公司家数为427家,总流通市值达到30000亿元,两项分别占上市A股的24.8%和20.6%。由此可见,以两省一市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在我国资本市场占据了主要份额和重要地位。
这些上市公司当中不乏国内的龙头企业,如曾经名列“A股第一高价股”的中国船舶、国内最大钢铁上市企业宝钢股份、国内最大规模的汽车上市企业上海汽车等。同时由于地缘因素,长三角资源型企业较少而制造型企业优势比较明显,自主创新型企业较多。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金融、物流等服务型企业的发展提速,产业结构将呈现全面发展格局,具体体现在长三角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上。
目前除了传统产业机械设备(29家)、纺织服装(16家),信息服务和设备、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上市公司家数较多,两大领域的公司数分别达到25家和27家。作为第三产业的建材、商贸、房地产等上市公司近年明显增多,分别达到18家、26家和26家。代表现代服务业的金融类上市公司也达到9家,涵盖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领域,从而为长三角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如上海的交通银行、海通证券、中国太保、浦发银行,江苏的南京银行、浙江的宁波银行等,快速发展备受外界关注。另外就是面向民生的服务行业包括电视、广播、出版业、创意产业等,随着政策规划措施的逐步规划落实,相关长三角上市公司如中视传媒、陆家嘴、东方明珠(、百联股份等长期发展前景都值得期待。
资金布局路线图
今年以来,区域经济规划主题成为资本市场亮点之一,今后随着具体政策的不断落实,将给地区板块个股带来实质利好,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区域经济结构在未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中会发生很大的转变。由于投资者对部分区域公司的认识还相对陌生,因此存在获取超额收益的可能。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长三角这一区域上市公司众多,投资者宜抓住重点,可从强强联合、资产注入、重组借壳这三个方面把握好市场机会。
1、强强联合型:多关注地方国企和央企整合
区域振兴将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尤其是区域内强强联合的上市公司,将可望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长三角区域中,二、三产业并举的上海市和以制造业为主的江浙发生竞争在所难免,但上海的制造业将会逐步向周边迁移,上海产业中的工业比重也会逐渐缩小,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都市经济过渡。例如近期上实和上药集团的大整合、东航与上航合并、百联集团或吸收合并上海九百、新世界等上海地方企业与央企的行业整合大动作。
2、资产注入型:优质资产注入受市场青睐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把优质的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从而可有效改善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提升其盈利能力。例如上海电气的吸收合并注资、老凤祥向黄浦区国资委定向增发、高淳陶瓷置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十四所优质资产等案例,均将为其带来飞跃式发展。
3、重组借壳型:壳资源公司炙手可热
重组借壳型多发生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绩差公司身上,还有一些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也易成为炙手可热的壳资源,往往会产生乌鸡变凤凰的奇迹。例如都市股份被海通证券成功借壳;开创国际重组变身为远洋捕捞公司;众合机电破产重整后注入轨道交通资产焕发新生;*ST琼花和*ST张铜也分别因江苏国信和沙钢集团重组借壳才得以从退市边缘挽回。
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
天津板块望接力海南虽然在2日就发布了三大区域规划即将出台的消息,不过,当时市场的眼球完全被海南板块所吸引,资金也是深度介入了海南板块,根本无暇顾及国家最新政策所带来的机会。不过,随着海南板块在昨日退潮,三大新区域规划中的相关板块,则开始受到关注。其中,天津和重庆这两个地域的个股表现最为出色。
天津板块中,滨海能源、津滨发展和津劝业无疑是三驾马车,滨海能源率先涨停,津滨发展和津劝业强势跟进,3只天津股在昨日均以涨停板收盘;泰达股份、海泰发展等天津股也跟随龙头上涨,仅有少数天津股出现了下跌。
天津板块是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中,表现最出色的一个区域,主要是因为天津板块的公司一向非常活跃,而且天津板块本身就具有滨海新区概念,使得该板块备受资金青睐。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标志着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加上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制定,使得天津成为了拥有双重题材的板块。
发改委拟定成渝经济区规划初稿
据《重庆晚报》报道,成渝经济区规划范围,包括了重庆的“一小时经济圈”、万州、开县、云阳等31个区县,以及成都、德阳、绵阳在内的四川15个地市,区域总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和GDP总量均占到西部地区的近三成。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形成成渝经济区规划初稿,即将赴川渝调研,争取上半年报国务院审定后发布实施。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为组长的国家部委成渝经济区联合调研组来川就编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进行调研,并与四川省领导在成都举行成渝经济区规划调研工作座谈会。
重庆板块中期行情呼之欲出
市场人士认为,重庆两江新区在年内获批的可能性很大,加上中央此次对黄奇帆的任命,短期内重庆板块可能成为热点题材。对于即将上演的重组大戏,资深证券分析师认为,可从三个方面来把握演绎的节奏:直接受益于城乡统筹政策、大物流港区、国资整合浪潮的公司,如重庆路桥、建峰化工、重庆港九、渝开发等等;国资与央企或优秀产业集团战略合作的资产整合预期更具有爆发力,如三峡水利、长安汽车、涪陵电力、西南合成等等;还有民营资本主导的产业整合也可能是价值再造之地,如华邦制药、华立药业、ST星美等。
从目前股价结构来看,28家仍在交易的上市公司中,只有重庆百货、华邦制药在40元以上,20元以上的有重庆啤酒,15-20元区间的有宗申动力、建峰化工、西南证券、渝三峡和渝开发,更多的一批公司仍处在15元以下的中低价区间。重庆百货和长安汽车已在大重组方面领先一步,而整体较低的流通市值决定了更多公司未来仍有一定的拓展空间。
张雪奎点评:其实,长三角、京津冀和成渝这三个区域经济发展板块,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重中之重,才是投资者重点关注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