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不可弃


  文化自信不可弃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盛洪



  一个不爱自己民族文化的人,在心里是跪着的

  我们一讲到本国的文化就很容易接受,有一种亲切感,有一种你在其中的感觉,而不是你在其外。这是非常微妙的。像我们经常讲林肯、松下幸之助也是很伟大的,但即使不是民族主义在作怪,对这些人的亲切感,也许不如你对自己的一位亲戚、朋友的同样品质亲切感强。所以本民族的一些很漂亮的人物和很漂亮的故事是进行道德教化、激励人们的一种很有效的资源。人们非常自然流露的情绪,像人们热爱自己的亲人,热爱自己的父母都是些最基本的感情。我们在进行讨论的时候,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是不能抛掉的。想认为任何东西都是冷冰冰的,总讲道理、讲逻辑,是不可能的。

  我们讲中华文化很优秀,并对中华文化寄托了很大希望,虽然是进行了“客观”比较的结论,但其中有一点很重要:我们是中国人。任何一个民族的人都要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文化。就像基督教徒就要热爱耶稣,伊斯兰教徒就要热爱默罕莫德,佛教徒热爱释迦牟尼一样,这些都是先于逻辑,先于现在所说的各种原则、规则的,甚至先于自由、民主的。这是一个前提,是任何人都不羞于隐瞒的,而且任何人都可以理解的。只不过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西方的挑战面前,在自己的失败面前,一些人有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最初他们也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爱自己的文化,到后来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结果导致各种变革的想法,包括对自己文化的重新认识,甚至对文化的批判。

  但这种变革是不可能把根拔掉的,我们要明白自己是中华文化的传人,我们就是要像爱自己父母一样爱这个文化。我觉得这是一个前提,同时我们的自尊自信的基础也在这里。我觉得一个人感到个人很自卑的事情是可以改变的,因为他可以克服自卑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做得更好些。但如果他觉得自己的父母都不值得尊重,那么从这导出的自卑就难以克服了。因为他没法改变自己的父母。再进一步,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出生到世界上所从属的文化就是可悲的文化,那么这个人的自卑永远是挥之不去的,因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但不能改变这个文化。所以,我们一些知识分子走入了歧途,他们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热爱,也就失去了自己的自尊和自信。这并不是简单地讲我们是为了中国的现代化,未来中国的民主、自由就要抛弃过去的文化。这样做的话,反而扭曲自己的人格了,反而不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了,说严重点,他们在心里是跪着的,并没有站起来。

      心都是跪着的,还谈什么自由。当然,你可以皈依到另一种文明,另一种宗教,虽然失去了自己的根,从个人来讲是可以的。但如果你反过来侮辱你生长于斯的文明,那就成问题了,这在西方人看来也是成问题的,这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是一个道理。如果我们看看《四书五经》,就会发现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很意味深长的故事,很多耐人寻味的事件,很多漂亮的人物。这构成了我们的文化。那些文字让我们激动,那些英雄让我们敬仰,那些故事又和我们的今天密不可分。我们必须有一种文化自信。(编辑:陆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