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N座城市(十八)
沈东子
四十四、九江。
说九江其实是为了说庐山,当然九江本身也有故事,有琵琶行,有浔阳楼——我曾经独坐在重修的浔阳楼上,要一壶酒望长江自斟自饮,可一点题反诗的念头也没有,我又不想做官,自然不觉得怀才不遇,人活得自在就好,遇不到别人,自己遇自己总可以吧?扯远了,还是说庐山。最早知道庐山是初中时读茅盾的一部小说,上面说山上有一条街,当时纳闷山上怎么会有一条街呢?那小说描写一对男女在山上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叫章秋柳,是个风情万种的现代女子,如何在山上脱掉衣服,露出饱满的胸脯——取名叫舍身崖。你看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至今都还记得。庐山上没有舍身崖,有龙首崖,还有仙人洞,含鄱口,是鄱阳湖的鄱,我当时居然不假思索念成含番口,番茄的番,被当地人取笑了一番。
庐山上确实有条街,说得准确些是有个镇子叫牯岭。牯岭有西式别墅好几百座,都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赛珍珠父母的,有蒋介石夫妇的,当中以蒋氏夫妇的美庐最有名。据说庐山专门为毛氏建过别墅,但他更喜欢住美庐,别的别墅看不上。当年的美庐是很宽的,花园占地十分之九,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住宅。如今是市场经济时代了,别墅都编上号出租,价钱分旺淡两季,三五千元一天,里面可以住十个八个人。在庐山上闲荡是蛮享受的,可以望望远处的三叠泉,读读花径的白居易题诗,看看仙人洞前的青松,这个洞因为毛氏为李进同志题的那句诗而闻名天下。
当然要想享受庐山的幽静,得有一些前提,首先得有心境,如果一边想着单位的提拔轮不到自己,或者股票又被套住了百分之十几,就是看见花仙子也想哭的。另外还得找人少的时节,无论多好的风景,人多了总是败兴,你还没看清楚白鹿书院的对联是谁写的,旁人撞你一个趔趄,什么心思也没了。可惜眼下世态烦杂,要想得到这两个前提都不容易。临下庐山时,一个在山上认识的江西大学外语系女生,执意要送我到九江,山路蜿蜒要走好半天,可不近。我说等你送完我,谁送你上山呢,别送了吧?她不依。后来到了九江,我又专门找了车,记下车牌号送她回去,那时天都快黑了,直到她打来电话,说已安全抵达才放下心。我当时想她可能看《庐山恋》看迷了,山上的电影院每天都放那片子。
四十五、景德镇。
景德镇的景在陶瓷,如果没有陶瓷,这个城市是没有特色的。当地人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已有1600多年历史,可以想见城池的土地下面,埋藏着多少古陶古瓷的碎片。景德镇这些年的变化不算大,还保留了比较完好的老城区,与陶瓷有关的古迹随处可见,历史博物馆、龙珠阁、湖田古窑、陶瓷博物馆等地都有古陶瓷展览,一次我偶然从文化局大楼走过,里面在修一座古窑的保护区,大楼边上有个指示牌,说明里面有古陶瓷残片展览,我推门进去,走过一道阴暗的长廊,一路上空无一人,又进入一个黯淡的房间,自己打开里面的灯,只见整个房屋里摆着大量瓷片,展柜的玻璃门也没锁。从瓷片的青花图案可以猜到,多半是明朝的瓷器碎片。大概在景德镇人看来,明代残片太多了,不怎么值钱吧。
昌江以西有一片陶瓷博览区,专门演示陶瓷的制作过程,洁白的陶土如何搅拌到一定黏度,做出陶器的雏形,然后放窑里高温烧制。据说古人就是这样烧制陶瓷的,烧出来的瓷器“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我在精品店见过一套粉色作品,大碗套小碗,确实如纸一般透明,那已经不是用品,是艺术了。烧制过程本来是有意思的,但因为是旅游区,老想推销产品,也就失却了泥土的味道。我更喜欢的是民间手艺,为了看湖田古窑,专门打车到东郊,可司机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竟然走了歧路,到了一个叫杨梅亭的地方,进了一家民间作坊,里面有好多年轻人学做陶器,还有洋人呢。这里有好多土窑,有的人家把自己烧制的瓷盆摞起来,做成了瓷篱笆,至于用碎瓷铺地更是司空见惯,漂亮是蛮漂亮的,各种颜色的图案都有,但有点打滑,估计到了下雪天比较容易摔交。瓷器太多了,除了做铺地用,灯柱、保洁桶都是瓷制的,相信成本不会高。我住的青花酒店大堂,迎面就是一排大瓷瓶,大到里面可以藏人。
这样一座具有独特人文景色的城市,加上周围瑶里、婺源的大自然风光,自然招闲散游人喜欢,我把它与扬州、泉州归为一类,属于真正有历史文化的地方。文化这东西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出来的,做出来的东西不叫文化,叫秀,如同有的城市以前懒得种树,忽然发现绿色很重要,赶紧去周边挖来大树种上一样,那匆忙种上的树只让人看着可怜,还不能肯定能不能存活呢。流经景德镇的江叫昌江,制作陶瓷的许多古窑在昌江以南,那些精美的玩意儿远渡重洋运到他乡,外人问起产地,使者往往一手抚摩瓷器,一边答曰昌南,据说中国的英文CHINA就是昌南的谐音,这文化够博大精深吧?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