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铁主色调为何选红色系?


□黄一钢

    地铁距离杭州市民又近了一步。3月27日,杭城各家媒体都刊发了一个消息:杭州地铁集团前一天宣布,地铁1号线主色调定为红色系,将在地铁腰带、座椅、导向标志上出现。然而,与车辆外形和内装不同的是,这是既定方案,市民没有提意见的余地,不像后者那样,给了“有兴趣的市民”一次议论的机会,可以从“两套设计方案”中选一个投个票。

    杭州地铁主色调为什么要确定红色系?作为一家“负责杭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营运与管理及其他相关的多种经营服务”的杭州市政府直属企业,杭州地铁集团给出的理由是:红色代表“吉祥、喜庆、热情、奔放”,寓意杭州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能实现“开门红”。这样的理由正当吗,是否足以说服杭州市民?未必!在我看来,这样的理由不但幼稚可笑,而且荒唐透顶!

    地铁是什么?不错,地铁是公共交通工具,但它同时又是一个城市经济实力、人们生活水平及现代化的窗口与标志,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品质,展示着市民的文明素养。记得杭州地铁开建之初,省政协委员朱炳仁就通过《青年时报》发表看法,希望杭州地铁“要以杭州文化元素为主导的工艺美术作品来装点,形成杭州独特的地铁文化”。为此,他建议邀请国内建筑界、艺术界、工艺美术界的最顶级艺术家、设计师、大团队,为杭州地铁联手量身设计地铁文化,从而使来自世界各地的每一位游客“感受到‘世界休闲文化之都’深深的文化底蕴与内涵”。现在,突然之间,一家小小的企业在没有经过市民的广泛讨论以及各路专家、各方代表的公开论证的前提下,竟然轻率地宣布了终极方案,这中间到底是地方政府的一时疏忽,还是企业越俎代庖过于自负,抑或存在着什么黑色的交易?

    我们说,地铁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缩影,蕴涵了这座城市的品位与气质,甚至引领着城市文化的走向。那么,作为“生活品质之城”的杭州,所谓的“吉祥、喜庆、热情、奔放”的红色系,与杭州包括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和环境生活品质“五大品质”中的那一点相吻合?与“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人文精神又在哪个节点上能够产生共鸣?这样的方案选择,与《杭州市主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中确定的“水墨山水画”的杭城主色调相协调吗?显然不协调!而所谓的“寓意杭州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能实现‘开门红’”,更是牵强附会的扯淡!试想,从1863年伦敦第一条地铁线路开通至今,世界上已有39个国家和地区的135个城市建成了地铁。伦敦地铁的古老,莫斯科地铁的华丽、巴黎地铁的艺术韵味、香港地铁的大都市风情等等,地铁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述说着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它是跨世纪的工程,需要的是历史的责任感与精品意识,排斥的恰恰应该是一时一地的表功与浮躁。

    当然,地铁首先仍然是公共交通工具。那么,作为交通工具的地铁首先应该给乘客营造怎样的乘车环境呢?答案无疑是安全、方便、舒适、快捷、经济。心理学家认为,协调的色彩能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有助于人的健康和安全。在暖色环境中,人容易兴奋,心情紧张;在冷色环境中,人显得平静舒坦;浅黄色、浅蓝色使人的情绪轻松、安静;深绿色使人情绪忧郁;浅蓝色、浅绿色可使人的心跳缓慢;黑色会使人的心情沉重、压抑。特别是红色系列,虽然“吉祥、喜庆、热情、奔放”,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乘车环境里,又容易使人感到心情压抑、紧张,产生莫名的烦躁和恐慌。所以,在各国各地的地铁建设中,鲜有选择红色作为主色调的。

    杭州地铁就要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杭州市民的面前了。我们不希望它只是一个企业工程、政府工程,更不希望它成为个别人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拍脑袋工程;我们希望它成为与千千万万市民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民智工程,希望它融合了杭州这座城市的味道、城市的品位、城市的灵魂,给南来北往、不同肤色的人留下西湖一般的诗意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