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意气风发”的官员咋“栽”了?


曾经“意气风发”的官员咋“栽”了?

  

  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曾经是“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官员,如今因涉嫌犯受贿罪而沦为阶下囚。3月30日,年过五旬的王益站在了市一中院的被告席上。对于被控受贿1100余万元,王益当庭表示认罪。(2010年3月31日人民网转自中国经济网)

  呜乎哀哉,又一高官“落马”!这再次彰显了党中央坚决惩治腐败的信心和决心。一个曾经是“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官员,居然因涉嫌犯受贿罪而沦为阶下囚,实在令人惋惜。当然,人们在为之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为腐败分子的可恶可怕而感到忧心冲冲。人们也不禁要问,一位曾经“辉煌”的官员咋就这样“轰然”而“倒”了?

  其一,绊倒在“权力魔咒”下。王益曾有高官、“教授”和“音乐家”等多重身份。有人称,王益其实欠缺经济学理论功底,但其地位帮助光华EMBA打响了头炮。上世纪90年代末,光华EMBA一万美元的学费一点也不便宜,但两个班中的金融班,40多人大都是王益组织进来的,这些人都是冲着王益的官员背景而来。在陶醉于自己“教授”身份之余,王益在前几年突然来了音乐灵感。但据知情人说,王益虽然创作了大型交响乐《神州颂》,实际上他并不识五线谱。案件材料显示,《神州颂》的观众基本上是各证券公司或和王益有关的企业组织的员工。而为《神州颂》演出做策划的,是一个叫魏锋的人,此人是已故“涌金系”掌门人魏东的哥哥。站在被告席上的王益,究竟是文人,还是用权力谋取的“文人”名声?正因为王益有着“高官”的光环,有着“权力”的魔咒,于是,别有用心的各路人马便纷至沓来、蜂拥而至,将其尊捧成了“教授”、“音乐家”当多重身份,但同时也是“权力”这把双刃剑“杀”了他。在谈到他收受的第一笔来自港商李涛的贿款时,王益说,他以前不知道行贿人李涛和他交往是图什么,现在他明白了,李涛图的是他的职位。王益还说,这是他利用直接权力以及权力以外的影响力,为他人牟取利益,他也得了好处。王益案件,再次告诫我们,对官员的权力监督监管一刻也不能放松。

  其二,醉倒在“年少轻狂”里。据观察,大凡贪官,还没有一生下来,就是万恶不赦的贪官,他们通常有着“辉煌”的过去,王益也不例外。这位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有幸直接进入中央顾问委员会办公厅工作,29岁即担任秘书职务。王益在中顾委秘书的职务上工作了7年,从1985年至1992年间,因工作关系,王益认识了许多省部级的官员,,可谓少年得志,顺风顺水,并且又不乏“贵人”相助。但是,王益不知道珍惜,相反则陶醉在自我感觉良好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而一步步走向了违法犯罪的深渊。知情人士透露,王益的受贿,与其少年得志有关,少年得志使王益一度丧失了自我。王益案件,深刻地教育和警醒我们一些年轻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政绩观、事业观,克己奉公,履行好自己该尽的职责,“年少轻狂”、“自以为是”最终只能害了自己。

  其三,晕倒在“众星捧月”上。王益有权,便可以给别人带来便利,当然同时也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就是在王益的协助下创办的,尽管其并不精通经济理论,还是被光华管理学院聘请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光华校友通讯》上,有一篇“我们敬爱的王益老师”,文中称“对于王益老师的身份,我们真的很难表述。金融家?音乐家?历史学人?还是‘王益老师’这个光华人对他的称谓更为亲切。对于王益老师的气质,我们真的很难分辨。诗人的率真和激情;历史学人的深邃和内敛;金融家的果断和严谨;我们更愿意把他视作有哲学思辨、历史钩沉和文学冲动的一个可亲可敬的老师和朋友”。据称,王益穿着颇为时尚,王益曾身着西服和短裤的组合走上北大讲台,台下学生的欢呼,不亚于演艺明星出场。也正是在这样的“众星捧月”的环境中,王益晕了,找不到自己的“北”了,于是飘飘然而发狂、发疯,滥用权力而忘乎所以了。

  其四,栽倒在“官商勾结”中。作为官员,王益可谓位高权重,也正因为如此,也就成了很多商人巴结、拉拢的对象了。据报道,王益的几次受贿,都是与商人有关,或者说,将自己的权力延伸到了商场、股市、证券之中了。但是,他的投资是不需要花钱的,因为他手中有权,他头上有官帽,也便成了他的“投资”资本。于是,“官商”之间有了某种默契、有了某些瓜葛,我为你开道,你为我谋利,就这样,王益慢慢地将自己等同于了商人、老板,而在商海中、经营里,利用自己的权力,大肆攫取、大胆索要,丧失了党性原则,失去了道德约束,而成为了无商不奸的投机分子、敛财能手。“官商勾结”,让王益这样的高官迷失了政治方向,成为了政治上的败类、商场上的垃圾,而倒了、栽了!商人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官商一旦结合,便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而使官员被同化、异化。因此,官员一定要谨慎交友,尤其不能与商人交友、结盟,否则,一旦涉足“商海”,也就离被“伤害”、“呛杀”不远了。

  当然,王益是副部级官员,而且是既在金融界呼风唤雨又在艺术圈附庸风雅,还在北京大学“为人师表”的高官,当然也是一个受贿1190多万元的巨贪。有着如此综合“素质”的高官,因为背离了宗旨、丧失了良知、放纵了自我,而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一层层蜕去本色,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尽管其曾经很优秀、很刻苦、很风光。这样的“教训”深刻,这样的“悲剧”惨烈,值得记取,值得深思。

  (倪洋军)

相关新闻:

  国开行原副行长王益认罪 刘芳菲已退还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