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3月份和1季度经济数据已经公布。一季度同比增长GDP11.9%,CPI2.2%,PPI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6%。3月份同比CPI2.5%,PPI5.9%。从这个数值的结果看,属于高增长,低通胀,非常完美。但从笔者的细读看,并没有如此乐观。这样的数据背后存在这许多隐忧。
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一季度的经济形式进行了总结。对GDP高增长的提法是,由于去年的基数较低,以及刺激政策所带来的贡献,目前的GDP11.9%的增长并不能理解为偏高。而CPI通胀的上涨预期并没有消除。同时房价连续上涨对GDP的贡献属于阶段性的拉高。并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银根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虽然数据非常好,但市场并没有因为数据的公布出现大涨。指数下跌背后实际还是因为市场存在对未来政策退出的担忧。那么市场具体担忧哪些问题呢?
笔者认为,目前至少可以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
1,房地产价格连续上涨后,国家对调控房价的态度非常强硬。各大权威媒体也连续炮轰高房价。上海率先提出的房产保有税,国税局提出的房产消费税,银监会提出的房贷差别利率和首付比例等都属于未来房产新一轮调整政策的导向。同时还有土地招拍制度改革,二手房交易按揭,土地财政投向的改革等等一系列的政策都在酝酿过程。如此众多的调整政策针对目标就是房价过高。这些政策何时出台,出台后会产生什么影响,间接对股市产生什么影响?这些是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政策的出台时点,的确无法预测。但从控制金融风险角度说,信贷的调整肯定是率先推出,接下来当然是税收的改革,最后才会到土地招拍和土地财政投向方面的长远规划。这些调整政策是否能打压房价,这是不用质疑的,因为房价不回归合理水平,政策的打压就不会停止。而房价回归给资本市场带来的是房地产行业囤地囤房的企业,带来长期的资产损失。同时房价回归,也同样会使销售下降,未来的盈利预期不明朗。因此,拥有大量房产物业的企业,其估值都将下移。同时由于房产信贷的收紧,也会使整体流动性下降,必然间接传导至股市。也会通过银行在房产信贷的坏帐增加,带来不确定的金融风险。金融股的影响也不得不考虑。
2,经济数据较好,带来局部刺激政策退出。国务院常务会议有一个内容提到,1季度经济增长较高,有部分刺激政策的拉动作用。这使笔者想到,政府考虑政策退出的时机,是以经济恢复正常为首要条件。而政府在观察数据时有意提到刺激政策拉动的背后,也就属于在考虑减法后衡量经济是否恢复正常水平。假如经济恢复正常水平,那么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也就具备了条件。再加上前期周小川提出的,银根政策先推出,财政政策在后的退出节奏。那么银根的退出则是最先观察的方向。因此,数据走强后,银根退出是必然,选择哪种方法则是次要问题。至少在局部过热的方面,比如房地产,过剩产能行业是完全具备了银根以及财政刺激政策的退出条件。
3,PCI虽然没有出现逼近3%或突破3%的通胀压力,但PPI的传导,以及海外资源价格上涨,国内资源税改革等因素,使通胀上行趋势依然保持。在3月,市场最担心的是CPI逼近3%,但数据减轻了这样的担忧。而这样的担忧未来依然存在。据之前预测,今年5月-6月份还存在CPI翘尾因素。同时油价在3月份并没有根据发改委调价的规则立刻调价,而是拖延到4月中才部分调高。这使后期的CPI压力依然没有下降。同时物价分类指数中,钢铁,铁矿石等价格涨幅也较大。同时铁矿石涨价也是在4月后落实。因此能源,资源的涨价因素也将出现传导作用。同时资源税改革也是未来将完成的一项重要政策。因此未来的通胀压力依然有上涨预期。因此笔者昨日文章中提到,未来最确定性的投资方向将是防御通胀的投资品种。而这两天的盘面,有色,农业,食品饮料等大部分走强的主线都属于抗通胀为主的行业个股。
4,银根政策将如何灵活调整市场最难预测。目前数据虽然非常明朗,同时国务院也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银根政策。但货币政策的使用灵活性很大。同时在利率和汇率政策上,往往和整体预期想背离,打乱套利热钱的节奏。大家越是认为加息可能性大,升值预期强烈时,这些政策越不容易出现。而当大家都降低预期后,反而政策可能突然出现。这也是央行管理层所谓的艺术的处理。还有对许多政策的差别化方法,今后也会越来越常见。比如银行存准金的差别化,房产信贷的差别化,行业信贷的差别化。实际上这是银根政策配合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种处理结果。既需要考虑收缩整体流动性,又不能冲击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性行业的发展。因此,对市场而言,所需要判断的只有整体流动性的增减。从这个角度说,经济数据好的时候,阶段收紧是主要趋势。而数据较差时,则阶段释放。
明日将是股指期货推出之日。市场将进入到多空决战时期。不论是大盘股护盘走强,还是中小盘股借机减仓,总体的方向将是随着做空机制的推出,市场逐步回归理性的一个开始。过分做多或过分做空都不是管理层希望看到的。当指数大跌时,几大指标股必然会有护盘动作。而指数大涨时,也必然会有中小盘股做空的市场风险出现。对投资者而言,单纯的理解多空实际已经没有意义。我们要做到的是,寻找市场最确定的投资机会。既不去期盼大盘股在资金不足的环境下出现大涨,也不要在高风险的创业板和中小板里赌反弹。围绕人民币升值和抗通胀的主线思路进行挖掘低估机会,稳定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