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创造重新解构品牌的机会


熙熙攘攘,来车展的散客,各怀不同的目的。有的人为了看汽车,有的人为了看热闹,还有的人只为了看胸和屁股。

对于汽车厂家来说,花几千万的投入,当然不仅仅是为了给北京GDP作贡献。往届的车展,除了例行展示,新车投放总能成为绝对的主角。除了所谓“全球首发”的新车,每次还总有一些用价格击溃中国老百姓心理防线的豪华车,就像2002年的宾利,2004年的迈巴赫,2008年的布加迪威龙。

 

借助北京车展平台让某款车一炮而红的奇迹,今年不会再发生了。一个是因为两年来中国飙升的房价,已经让老百姓对价格的痛点提高了好几倍;另外,市场,消费者,厂家,媒体,比起两年前,都成熟了一个档次。如果再有哪个厂家拿出一款“天价车”出来做炒作话题,麻烦媒体的朋友,让这种恶俗洗洗睡吧。

 

2010年北京车展的主角注定要从“车”转向“品牌”。在自主品牌力量空前上升、跨国品牌竞争格局转型、汽车行业技术革命趋势日隆的时候,品牌溢价的力量日益凸显。高明的汽车厂家,一定会抓住这次北京车展的机会,向公众重新解构整体的品牌。

换而言之,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汽车厂家并不在意你记住某款特定的汽车,但是需要你记住这个品牌的内涵——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转变。

 

品牌的洗底-吉利

39款展品不仅仅是个令人咂舌的数字,还直白的展现了吉利构建立体化品牌内涵的意图。

在经过混乱而血脉喷张的收购行动以后,吉利面临两个急切的任务:第一,急需洗清自己“低成本、低品质”的品牌案底;第二,急于梳理收购沃尔沃以后、略显混乱的品牌内涵。

所以,“三大子品牌+三大主题公园”,成为吉利参展的主要路线。

这预示着“吉利”将正式从汽车品牌中剥离,成为一个集团控股品牌(学习通用?),而“帝豪”、“全球鹰”、“英伦”三个新生的品牌(乡土气息浓厚而亲切的名字),覆盖高中低端的产品线。

洗清低端的底子,重建多层级的品牌架构,在是吉利在2010年北京车展要喊出的最强的声音。

 

品牌的萃取-大众

进口车+两大合资企业、六大品牌齐聚E5展馆,大众汽车独一无二的排他性策略,堪称2010年北京车展大手笔,也是精妙的一笔。除了将大量吸聚人气,也会让许多业外人士第一次知道,原来布加迪、兰博基尼、宾利这些赫赫有名的名字,都归于大众的旗下。

将众多旗下的品牌整合,把“大众集团”成为整体的、立体化的品牌展现出来,这是大众汽车参加2010年车展的核心目标。

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同时被纳入到E5馆,成为大众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细心的观众也会发现,在两家合资企业最近投放的电视广告结尾,总是先出现一秒钟的“VOLKSWAGEN DAS AUTO”,再出现“一汽大众”或者“上海大众汽车”。两家合资企业如此步调一致,显然是出于大众集团的统一要求。

将“大众”品牌从两家合资企业萃取出来,强化“大众”品牌而非合资企业品牌,体现了大众品牌“一个声音”的战略意图。这显然都是基于大众集团长远的利益而非合资企业。

当然,对此上汽、一汽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谁让孩子是别人的呢?

 

品牌的翻身-丰田

丰田和安徽两家土生土长的企业奇瑞、江淮同居一个展馆。如果不是展览方有意为之,只能说这是丰田的低调。在经历“召回门”的冲击后,丰田在这次车展上似乎并不想成为过于夺目的焦点,至少不想与直接竞争对手,展开太多的比较。

以“环保技术”为主题,展现诸多概念车,确实是丰田的强项,同时,也是一种品牌的闪转腾挪。是啊,然道要丰田以“安全技术”为主题吗?不展览概念车,然道要重点展出那几款被召回的车型吗?

难啊,丰田!2008年北京车展雅力士亮相的时候,已经清晰的透露了丰田在中国向小型车进军的战略意图,丰田的市场嗅觉,依然在合资品牌中独领风骚。可惜,雅力士的折戟,让小型车战略严重受挫。

对比另两个日系品牌,无论是“技术的日产”,还是“喜悦的本田”,近年来丰田的品牌诉求,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混乱,给人的辨识度一直摇摆不定。

也许2010年北京车展,强化“环保”,能帮助丰田重塑品牌的一角。

(新浪博客我爱墨水 blog.sina.com.cn/iloveink )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