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电器和沃尔沃汽车,一个家电连锁销售,一个是汽车制造,一个是北京胡同里捣鼓出来的企业,另一个是享誉全球、代表汽车工业符号的跨国企业,八竿子打不着的两家,能有什么关联?
有的。至少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其一:从市场定位上来说,都是细分市场上的非主流品牌。大中电器的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沃尔沃也不过是全球汽车工业的一朵“另类之花”。前者扛不住家用电器连锁销售的全国化垄断趋势,而后者扛不住汽车制造的全球化垄断趋势。打个比方,沃尔沃是瑞典的国宝“京剧”,所谓高雅,所谓有技术含量,但要拿到市场上,迟早都是要死的,除非吉利把它变成lady gaga的流行唱法。
其二:从财务状况上来说,都属于走下坡路或者朝不保夕。大中电器被收购时,除北京61家门店盈利外,外省20家门店处于亏损状态。沃尔沃轿车被收购时,全球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其三:从收购操控来看,都是以小博大。2007年国美电器以36亿收购大中电器,当时11月前披露的利润不过7亿多,约3年半的利润才能消化完毕;2010年吉利控股以18亿美金收购沃尔沃,估算其年利润不过10~15亿人民币左右,约20年的时间才能消化完毕。
其四:从收购类型来说,都是基于激进的扩张战略,采取的横向一体化策略。
其五:从资本运作载体来说,都有一个在香港的上市公司。都采取以债务融资为主的手段。
那么,回到两年后的今天,我们看看国美电器和大中电器,分别发生了什么?
第一,大中电器的品牌被完整的保留。但由于店铺和原有的国美重叠,人员冗余,国美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扩张目的。即使在北京市场,国美也被苏宁死死压住。部分大中电器的店面被迫关闭。至今,大中电器维持在一个不死不活、很尴尬的状态;
第二,2007年,苏宁股价上升速度之快,曾经让无数散户、庄家眼红耳热。而2007年因为融资等原因,国美的股价一度急挫。2008年开始,国美股价扭转颓势,反弹上升(除了违规操作的原因不算);
第三,在2010年初,国美宣布要把大中电器注入上市公司资产。
我们来猜测,未来吉利和沃尔沃,分别会发生什么?
第一,沃尔沃的品牌被完整的保留,游离在吉利的三大主要品牌体系之外。由于协议的原因,吉利短期内无法从沃尔沃得到技术,也无法对沃尔沃冗余的人员和业务开刀。沃尔沃在中国的销量增加,但维持在十名开外,也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
第二,吉利的股价飙升。短短数月内,李书福的个人资产已经增长10倍,超过127亿。未来还会继续增长。见之前另一篇博文《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财务逻辑》;
第三,吉利已经宣布,未来要把“沃尔沃注入吉利上市公司”。
其中有趣的地方,可以自己去揣测。(新浪博客我爱墨水 blog.sina.com.cn/iloveink)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