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生活 请因“公”之名


   首先声明:此“公”乃公益之公,非公款之“公”。在既往,某些“公仆”在”公车”消费时,已让我们太了解后者之”公”用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写在《道德经》里的这句话,虽然诠释众多,可起码不会从中看出自然对人类有多少偏爱---虽然我们一直自认为是万物的灵长.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古时每当“休祲降于天”时,即使贵为“天子”的皇帝也会有所警省,减膳、撤乐乃至下“罪己诏”。。。。我们可以将之视为迷信,但谁又能说这种“迷信”中没有包含着人对于自然的最朴素的敬畏呢?!

  人类,至少在今天乃至可预见的未来,是胜不了天的---而且,为什么一定要“胜天”呢?!难道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真的是我们的敌人,以至于一定要分出个高低上下,你死我活么?!

社会,需要合谐,人与自然,同样如此。

  中国汽车的年产销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小车社会”正在来临。然而如果我们没有“未雨绸缪”的智慧,已经出现的油品紧张、交通拥堵、尾气污然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总有一天会羁绊住这个社会前行的步伐。也正因如此,本周刊所倡议的“爱心无车日”的初衷,不仅是为了给灾区一点微薄的帮助,更是希求能够通过此举,让汽车消费者们能够有一次自省的机会----至少在今天,我们的爱车所使用的动力仍来源于千万年前的积累,而它所污染的空气却还将伴随我们的子孙,瞻前顾后,身处现在的我们有责任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对目前的中国车企来说,酬集善款\现场救援,是公益之仁之勇,功在当下;选择低碳生活\开发新能源动力,是公益之慧之智,利在千秋.对于每一个汽车消费者而言,是否选择因”公(益)”之名的汽车生活,同样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良心.

  北京车展作为两年一度的车界盛典开幕在即,不久靓车美女的新闻图片将充斥各大媒体---尽管灾难已经给生活涂抹上了一笔笔灰色,但无论如何,生活都将继续.

  在本文的结尾,笔者再次肯请车主朋友们,在未来的汽车生活里多关注一下公益事业.希望我们能够达成这样的共识:汽车生活,公益先行;”道”之所在,天下为”公”.(本版转供新浪,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