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于一年多前提出了“保增长”的口号,而“保增长”的实际意义,就在于通过经济的增长,以增加就业岗位,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
就目前而言,一方面是社会就业岗位少,本已存在的失业大军无法消化,新增就业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国内劳动力供求矛盾正急剧恶化。另一方面,我们的周围缺乏相对低端的社会服务体系,给市民的工作、生活带来不便,直接表现为第三产业占三次产业比重依然不高。
实际上,最能直接“自生”出工作岗位的,就是零散的社会服务业、个体小商业等草根经济。
造成这样的矛盾体,不是社会缺乏从事低端社会服务的劳动力,而是政府机关在部门利益驱动下,设置了过多不必要的准入门槛,影响着事业人员的再就业意愿,使他们宁愿守着有限的失业金,整天泡在棋牌室里消磨时光,其中,《工商营业执照》就是最大的拦路虎。
目前核发《营业执照》的费用虽然不多,但“搭车”收费现象却相当严重,这对于那些因从未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过的市民,办照就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如果发现经营不对路,重新变更经营范围时,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这对于初入市场的人来说,心理负担、经济负担都是难以承受的。政府给“万事开头难”又无谓地增加了新的难度,让众多具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对进入市场望而却步。
就目前个体户的《工商营业执照》来讲,其实已经没有多大用处。办理饮食业执照的前置条件是具有《卫生许可证》、开舞厅要办执照的前置条件是要有《文化许可证》等、大型场所还需要有《消费安全许可证》等等。而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前提,就是要有相应的许可证。不难看出,工商局发《营业执照》,仅是为其他执法部门把关。如果取消《工商营业执照》,目前个体经营项目的前置审批部门只要各自负起责任来,就不会影响市场的安全。
而对于更多没有前置条件的个体经营者来说,《营业执照》的作用也仅仅能证明某一个区域又一个个体工商户的诞生。
此外,目前《工商营业执照》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为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作依据,二者登记的内容也是相当雷同。也就是说,目前的《工商营业执照》,完全可以由《税务登记证》取代。
有鉴于此,建议取消针对个体户的《工商营业执照》,改由税务部门在个体户发生纳税义务后集中登记。而对于那些未达起征点且不需领用发票的个体户,税务部门可免于登记。
政府尽可能地消除就业壁垒,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就可以将棋牌室内一些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有效地推向市场,带来的将是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居民生活的更加便捷,和社会保障经费的下降。
取消《个体工业营业执照》,是一项立竿见影的利国利民举措,建议尽快实行。
2010年“我的e案”:
两会e案一:对个人所得税修正案的六点建议
两会e案二:建议尽快全面推广电子发票
两会e案三:对制定公务车采购新标准的建议
去年已被带入“两会”的e案:
两会e案一:国税、地税应尽早合并
两会e案二:加大财税扶持力度,让“塌陷”的中部“崛起”
两会e案三:加强对“裸体做官”者管理,遏制贪官外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