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午餐的“吃相”到商机的“吃相”
------ 第10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之旁观
白 明
参加完 4月18日上午在广交会琶洲展馆举行的“全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报告会”,走出报告会的会场,也到了午饭的“饭点儿”。既来之,则观之。到了广交会,趁机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广交会的气氛也好。
还没有走进展馆,抬头望去,有一个场面倒也较为“壮观”。只见得,许许多多各种肤色的老外蹲在展馆门前宽阔的台阶上吃着便当。按照一般人的印象,外宾在人家国家终究要讲究些体面的,更何况参加广交会的国外来宾更是应当有些身份。然而,看到这些老外的“吃相”,不由感慨,原来外宾也并不总是一天到晚“端着身架”。
老在在广交会门口不讲求“吃相”情有可原。对于来宾来说,参加广交会的分分秒秒都有可能成就其生意上的收获,因而分分秒秒都是值得珍惜的。至于午饭,找个地方简单解决一下就可以了,并不更多考虑“吃相”如何。笔者在这里拿老外的“吃相”说事,并没有贬低境外客商的意思。相反,对于他们的举止甚至还有几分赞赏。尽管老外在广交会门口不在意“吃相”,但丝毫没有给人以不雅的感觉。老实说,我展厅门口看不到有脏乱现象。事实上,用餐的客商们几乎都会把自己的垃圾收拾到起来,自行送到回收处。
现在看来,既然平时多多少少讲求仪表的来宾都可以忽略“吃相”,至少说明展馆内的商机比起午餐的“吃相”要诱人许多。有报道说,仅组委会设立了标准展位就有56915个,展览总面积达到113万平方米。截至18日晚第107届广交会第一期展览结束,共有23359家境内外企业参展,比上一届增加1039家。应当看到,对于参加广交会,不仅参展商踊跃,采购商则更加踊跃。企业参展规模和展览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本届广交会共接待外采购商100073人,已接近金融危机前水平,而上届广交会一期结束,与会境外采购商仅92000人。
面对着后危机时代的种种诱人商机,前来参加广交会的不仅不太在意午餐的“吃相”,更不十分在意对于商机的“吃相”。以往来看,境外客商在广交会一开始大多是只看不买、只问不买,只有到了临近结束才下单。这种对于商业机会的“吃相”似乎也成为“定律”。然而,这次广交会打破了这条“定律”。目前来看,境外客商不仅踊跃看,踊跃问,更是踊跃买。道理很简单,如果再遵循以往对于商机的“吃相”,恐怕会有吃不到的风险。据说,有些受欢迎的展位上,来咨询的采购商也都是排队等候。
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家用电器出口国。由于全球市场复苏,本届广交会家电出口成交额不仅较去年春交会同期大幅增长,而且出口价格也有所上升。现阶段,原材料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不仅要由中国的制造商来自行消化,而且境外客户也有义务参与消化这些要素涨价。对此,境外客户也不得不认可。现在看来,“中国制造”的涨价也仅仅是一个开始。如果不及时出手下订单,恐怕将来不得不去高价“接盘”了。
众所周知,机电产品已经占据我国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仅第107届广交会第一期刚刚开幕的15、16日两天,机电产品成交额达42.2亿美元,与去年春季广交会相比涨幅超过五成。
对于广交会上的诱人商机,境外客商尽管可以不顾“吃相”地去大胆吃进,但绝不会饥不择食。广交会如此,整个中国对外贸易也是如此。今年一季度中国家电出口形势普遍向好,各大家电品牌厂商纷纷打出“绿色低碳”牌,受到全球采购商的高度关注。这种情况也在本届广交会上形成缩影。据了解,在这届广交会上,TCL、美的、海尔、海信、志高、奥克斯、春兰、格兰仕、新科等传统家电出口大户出手不凡,现场展示的产品也以LED电视
也应看到,在本届广交会上,尽管外商不顾“吃相”地去大胆下订单,但并不表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从此就会一帆风顺。3月份出现的外贸逆差表明,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仍有待进一步强化。况且,目前世界经济复苏局面尚不牢固,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也日益严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更遇到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等方面的现实压力与潜在压力,遇到的不确定因素会有很多。从这个意义上讲,绝不能够仅仅从广交会上境外客商对采购商机的“吃相”就轻易认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可以高枕无忧,一定要时时刻刻保持危机感。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尽管今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依然不会一帆风顺,但走马观花,从老外在广交会对于午的餐“吃相”上加以旁观,至少可以看到的是广交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而从境外来宾在广交会对于商机的“吃相”上旁观,则昭示着经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寒冬考验,中国对外贸易正在走近一个迟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