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最近一两年的很多事情都是走在中国很多省份的前列,勇于创新,敢于创新.重庆有一批敢做敢当的领导,有深入体察民情的领导."小资"的重庆人走在未来发展的大道上.读点经典,又是重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
重庆市委宣传部:
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人们在走完人生之路时,恐怕连人类知识财富的百分之一也未及领略,而当今工作紧张,能拿出的学习时间又十分有限。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就一定要读经典,看精品,以便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
经典应是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传世之作,而引领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共产党人,也在他们书写英雄史诗之时,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文化经典。
红色语录三则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序言》)
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青年团的任务》)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散文选萃
苛政猛于虎
《礼记》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1]。夫子式[2]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3]”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4]。”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 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5],苛政猛于虎也。”
【解题】
本文题目为后人所拟。篇中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更可悲的是苛捐杂税竟然甚于虎口。
【注释】
[1]有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
[2]式:通“轼”,古代设在车箱前供立乘者凭扶的横木。在车上表示敬意时,用手扶轼,俯身而立,也叫“轼”。
[3]子:“你”的敬称。壹:的确。重(chóng)有忧:连着有几件悲伤的事。
[4]舅:古人称公公为舅。焉:“于之”的合字,“死焉”即“死于虎”。
[5]小子:年轻人,此处用以称呼学生。识:通“志”,记。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5]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6]。假[7]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8]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9],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10]锲[11]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12]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13],非虵蟺[14]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解题】
本篇系统地阐释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特别强调学习勤奋刻苦的重要性,被历代文人奉为治学劝进的经典著作。
【注释】
[1]已:中止。
[2]中(zhòng):符合。绳:木工用墨线取直,“中绳”谓木料很直。輮:通“煣”,指用火烤木料,把木料弄成圆形。规:圆规。
[3]有:同“又”。槁暴:晒干。槁:干枯。暴(pù):同“曝”,晒。挺:直。使之然:使它变成这样。
[4]受绳:用墨绳量过。金:指刀剑。砺:磨刀石。日参省(xǐnɡ)乎已:每天多次自我反省。知明:智慧明达。过:错误。
[5]跂(qí):踮脚。
[6]彰:明显。
[7]假:凭借。
[8]“ 君子”二句:君子本性与人无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生:通“性”,指本性。
[9]跬(kuǐ)步:举足一次为跬,即半步。
[10]“ 骐骥一跃”四句:骏马一跃,达不到十步之遥;虽是劣马,努力走十天也能赶上好马,原因在于中途不停顿。驾:马一日所行的路程。
[11]锲:刻。
[12]螾(yǐn):即蚯蚓。
[13]跪:指足。螯(áo):蟹首上开合如钳的两只脚。
[14]虵(shé):同“蛇”。蟺(shàn):同“鳝”。
牧民(节选)
《管子》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1]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3]
……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4]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5];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6]危矣。
【解题】
《牧民》主要探讨统治人民、管理人民的方法,集中体现了管子的民本思想。本段选文提出管理人民的要义在于满足人民的意愿,使人民生活幸福。
【注释】
[1] “ 务在四时”二句:凡守土官长,务须致力于不废农事,使仓库里粮食丰盈。务:从事于,致力于。四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四时农事。仓廪:仓库。
[2] “ 国多财”四句:国家富饶,就能吸引远方的人民;土地开垦充分,就能使百姓安居。辟:开垦。举:尽、全。
[3] “上服度” 四句: 居高位者的行为合于礼度,使六亲各得其所,就能使之因感恩而团结;礼义廉耻建立起来了,君主的命令就能得到执行。服:行为。度:礼度。六亲:父母兄弟妻子,此处泛指宗族。四维:原指系在网角上的绳索,此指礼、义、廉、耻。张:建立。
[4] “民恶忧劳”句:百姓不喜欢忧劳,我就使他们安逸快乐。以下三组句子皆同一句法。佚:通“逸”,安逸。
[5]“能佚乐之”句:统治者能使人民安逸快乐,人民就会为统治者分担忧劳。前一“之”指人民,后一“之”指统治者。以下三句为同一句法。
[6]上位:统治地位。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1],曰:“是吾剑之所从坠[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4]其国,与此同。时已徙[5]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解题】
标题为后人所拟。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察今》篇主要阐明法令制度应当随着客观形势的改变而变化,否则就会失去功用,甚至造成严重恶果的道理。该文以朴素的唯物思想为指导,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有一定的进步性。刻舟求剑是文中用来比喻的一个寓言,讽刺了不能因时制宜的迂腐。
【注释】
[1]遽契其舟: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遽:急速,立刻。契:同“锲”,刻。
[2]“ 是吾剑” 句: 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是:代词,这个地方,这里。
[3] “ 从其所契者”句:从刻着记号的那个地方下水寻找他的剑。求:寻找。
[4]为:治理。
[5]徙:变迁。
杂说(之四)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5]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6],食之不能尽其材[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8],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解题】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本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借千里马不遇伯乐,说明奇才异能之士多沉沦下僚,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任用人才表示愤慨,也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委屈。
【注释】
[1]“世有伯乐”二句:只有伯乐才能发现千里马。伯乐:姓孙名阳,秦穆公时人,以善相马著称。
[2]“故虽有名马”四句:因此,即使有名马,也只是受辱于马夫之手, 和普通马同死于马厩之中,不被人称为千里马。祗(zhī):只是。奴隶人:养马的仆人。骈:并排。槽:盛饲料的器具。枥:系马之处。
[3]“马之千里者”二句:喂养千里马,一顿可能要用掉一石粟。或:可能。
[4]喂马的人不把它当做千里马去喂养。食:同“饲”,作动词用,下同。
[5]等:等同,相同。
[6]不能按千里马的特性驱使它。策:马鞭,这里作动词,鞭策。
[7]不能按千里马的需要喂养它。材:本能。
[8]对千里马进行吆喝,而不能了解马的心意。鸣:吆喝。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1]。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2]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解题】
周敦颐(1017—1073),宋代思想家,“北宋五子”之一。本文通过莲花与牡丹、菊花的对比,表现莲花的高洁,表达作者独特的审美情操,以及对人云亦云之流俗的厌恶。
【注释】
[1]蕃:多。
[2]李唐:唐代皇室姓李,故称李唐。
[3]濯(zhuó):洗涤。妖:美丽但不端庄。
[4]宜:应当,与“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清贫
方志敏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 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 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1]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 舍己为公, 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 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 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 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那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 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枝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 猜疑我是把钱藏在那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 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作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 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
“哼! 你不要作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 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 是想错了。”我微笑淡淡地说。
“你骗谁!象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 ”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那里,我是老出门的, 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的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 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 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我再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的失望呵!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 转过来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后彼此说定表和笔卖钱来平分,才算无话。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 对我自上而下的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地说:“走吧!”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2]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解题】
方志敏(1899—1935),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和闽浙赣根据地的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第10 军的主要领导人。1934 年11 月奉命率军北上抗日,遭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于1935年1 月29 日在江西玉山被俘。在狱中,他正义凛然,坚贞不屈,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优秀篇章。1935 年8 月6 日,方志敏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
【注释】
[1]国方:指国民党方面。
[2]国军:指国民党军队。
论学问
(节选)
〔英〕弗兰西斯·培根
读书为学的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在娱乐上学问的用处是幽居养静;在装饰上学问的用处是辞令;在长才上学问的用处是对于事务的判断和处理。因为富于经验的人善于实行,也许能够对个别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加以判断;但是最好的有关大体的议论和对事务的计划与布置,乃是从有学问的人来的。
……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写得很少,那么他就必须有很好的记性;如果他很少与人会谈, 那么他就必须有很敏捷的机智; 并且假如他读书读得很少的话,那么他就必须要有很大的狡黠之才,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
【解题】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选文将学问知识的重要性以娓娓的语言叙述出来,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