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37B”为什么又是晃晃白刃
哪有什么全人类呢?有的只是具体的利益,有的只是一个个的集团,有的只是一个个的组织,有的只是一个个的人。硬要说目标的话,人的目标只是人!硬要说敌人的话,人的敌人只是人!
——题记
按:打小时候起,我们就对浩瀚的星空充满好奇,屈原“问天”更是一口气一百多个问题。究竟宇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康德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有两件事物,愈是思考,愈是神奇,愈是敬畏,那就是头顶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这一内一外的两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有一种看法十分流行,认为人类热爱宇宙,甚至要征服太空。表面上看的确如此,但实际上大可商榷,一者“人类”指的是什么,真的存在全人类吗?一者即便存在一个“人类”,这人类真的要征服太空甚至热爱宇宙吗?
著名政治哲学家阿历克西·托克维尔说过:“人们似乎是热爱自由,其实只是痛恨主子。”这话十分深刻,准确揭示了人们热爱自由背后的隐情,类似地,也可以说:人们似乎是热爱太空,其实只是互别苗头!
最新的证据就是日前美国相继发射“高超音速技术验证飞行器(HTV-2)”和被称为“轨道试验飞机(X-37B)”,尽管都披着“太空运载工具”的民用外衣,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美国军方的太空武器,其厉害性甚至被认为超过刚刚被白宫主张要削减的核武器。也就是说,这不是要征服太空,更不是热爱宇宙,目标还是人,人走得再遥远,意义也还是在于“人间”——“注目礼人”所揭示的人与人的比较和度量。
更有意思的是,2008年10月,印度成功发射“月船一号”月球探测器,印度方面明言赶超中国,据报道,印度太空研究组织主管之一奈拉延甚至表示:“我们将首次抵达月球。中国在早些时候完成了这一步,我们将赶上中国,跨过这段差距。”多么坦率,不是征服太空,而是征服别人;不是热爱宇宙,而是热爱注目礼!
电视片《大国崛起》在最后的结尾问道:云彩的上面,将会是什么呢?是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温床,还是未来大国竞争的疆场?答案已经明摆着。可以肯定,在可见的将来,太空武器化难以避免!
在注目礼争夺战的博弈演进中,宇宙是一个什么意义?本文与《宇宙为什么如此寂寞》构成一对姐妹篇,尝试对相关问题作出回答。
相关阅读:宇宙为什么如此寂寞
============================================================
云彩的上面是什么
兼论为什么敌人竟成灵丹妙药
继续保留组织对“朕”有百害而无一利,莫非“朕”在消灭起哄组织后必须对自己一手创建并凭借的起义组织自裁?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以裁撤湘军的实际行动作出回答!
当洪秀全的太平军席卷大半个中华时,曾经威风的“绿旗兵”节节败退,几无招架之功。此情此势,满清朝廷不得不起用汉人军队,曾国藩领导湘军乘机崛起。东征西突,当曾国藩带领湘军削平太平军后,朝廷内便有大臣向咸丰皇帝进言:去了一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
这并非空穴来风,实际上,在湘军攻破南京后,就有好一批高级将领劝曾国藩拥兵自重。水兵统帅彭玉麟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就曾递上小纸条:“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以当时的湘军士气和实力,乘机进攻北京,胜算应该还是有的。但曾国藩出于“道统”之忠君思想考虑,悄然裁撤湘军,求得一个“花未全开月未圆”。
那“朕”是不是当初就留一手,不消灭或不完全消灭起哄组织呢?断不可行!消灭起哄组织是“朕”在宏观窝里斗中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如果留一手,后患无穷,甚至有可能“朕”反被起哄组织所灭。宏观窝里斗是你死我活的,要是湘军不能消灭太平军,曾国藩岂不成为洪秀全手下败将?
就是说,旧的敌人必须消灭,如确实希望继续保留组织,唯一的可行方案或是寻找新的敌人,确立新的目标。对一个组织而言,没有敌人是极其可危的,所谓“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反过来讲,面对敌人,一个不凝聚的组织也是极其可危的,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或许正因为此,曾任开普殖民地总督并曾挑起南非战争的英国人谢西尔·罗德斯对帝国主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打开窗子说亮话”:
“我昨天在伦敦东头(工人区)参加了一个失业工人的集会。我在那里听到了‘面包,面包!’的呼声的粗野的发言。回家时,我把看到的情形思考了一番,结果我比以前更相信帝国主义的重要了……我的神圣主张是解决社会问题,就是说,为了使联合王国4000万居民避免残酷的内战,我们这些殖民主义政治家应当占领新的领土,来安置过剩的人口,为工厂和矿山出产的商品找到新的销售地区。我常常说,帝国就是吃饱肚子的问题。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
敌人的确是灵丹妙药,不仅安内,而且胜外。问题是:而今宇内澄清,海不扬波,天下一统,“朕”乃天下共主,到哪寻找敌人去?何以发现新目标?全人类真的存在一个共同的目标或敌人吗?
敌人或许谈不上,但目标确实存在的。低头看看地,用毛泽东的话讲,“向地球开仗”,这不是目标吗?但如前文(参见P)所论述的,向地球开仗是表面的,实质上只是人与人之间的“金钱竞赛”——以财富为注目礼载体的注目礼争夺战,因为财富只能从大自然来,地球被无辜卷入。
举头望星空,目标更是超多超大,真可谓渺渺茫茫。英国皇家天文学家马丁·瑞斯爵士曾指出,宇宙至少包括1000亿个银河系,每个银河系有1000亿颗恒星,这意味着星体总数比地球上每一个沙滩和每一片沙漠上的沙粒总和还要多。如何?被誉为“航天之父”的齐奥尔科夫斯基表示,人类不断地争取着生存空间,起初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就是征服整个太阳系。从整个宇宙看,征服太阳系算什么?连万里长征迈开第一步都远扯不上!
人类的确已走出地球,甚至已有仪器飞出太阳系,航天活动如火如荼。可这里面真的有什么全人类共同的目标吗?一上太空,回望地球,的确让人油然而生人类一体的感觉。1968年12月,在“阿波罗8号”飞船上,登月舱驾驶员威廉·安德斯拍下一张地球正在升起的照片。令诗人阿奇波德·麦克利许慷慨陈辞:“看到地球的真容,一颗小小的蓝色美丽星球,漂浮在永恒的寂静里。就好像看到我们大家在地球上齐肩并进,兄弟般地生活在永恒寒冷宇宙里的明亮可爱星球上。我们现在知道了我们是真正的兄弟。”
不幸的是,像地球上别的任何地方一样,兄弟们把外太空搞成了注目礼争夺战的舞台。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承载着人类的遐想和希望。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都曾大举探索火星。苏联1962年11月发射了“火星1号”探测器,揭开人类探测火星之幕;美国紧随其后,1965年发射“水手4号”行星际探测器飞越火星。专家们指出,美苏火星探测虽是科学探索,但更重要的是政治较量。实际上,扳手腕显而易见,因为当苏联后来的探测接二连三失败乃至停顿时,美国也跟着没下文了。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的下文又有了。
无独有偶,
电视片《大国崛起》在最后的结尾问道:云彩的上面,将会是什么呢?是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温床,还是未来大国竞争的疆场?答案应该在后一项!19世纪的法国政治学家阿历克西·托克维尔说过,人们似乎是热爱自由,其实只是痛恨主子。可以仿造一句:人们似乎是热爱太空,其实只是互别苗头!不客气地讲,谁他娘的真正热爱太空呀?
现实的回答更是斩钉截铁:云彩的上面就是注目礼争夺战的新战场!这一点可能最鲜明反映在卫星上,自
人类没有征服大自然的使命,也没有征服外太空的使命,更不是基因中就经注定要从一个星球糟蹋到另一个星球。弗兰西斯·福山不是曾高谈阔论天下一统即所谓的“历史的终结”么?在历史终结后,自然科学是不是将成为人类真正的共同目标,并服务于征服大自然并开辟天疆呢?当高谈阔论“科学的终结”的约翰·霍根向福山提出类似的问题时,根本不当回事,电话那头的福山只是窍笑,甚至轻蔑地笑出声来。
一切组织都是有产权人的,天下亦不例外,人类亦不例外。严格地讲,哪里有什么人类甚至于全人类呢?有的只是具体的利益,有的只是一个个的集团,有的只是一个个的组织,有的只是一个个的人。硬要说目标的话,人的目标只是人!硬要说敌人的话,人的敌人只是人!
[“注目礼”正式论文]
[“注目礼”启蒙文章]
“注目礼”为什么能够“创造体系”
[“注目礼”专深思考]
[国外“注目礼”理论动态]
集中论述或应用“注目礼”的五本国外专著
1:《历史的终结》
2:《身份的焦虑》
3:《嫉妒与社会》
4:《为承认而斗争》
5:《蜜蜂的寓言》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