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证监会指控高盛的“欺诈门”事件,和国内对于房地产的严厉调控措施,表面上看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不过实质上都是一样的:政府对投资市场的宣战。
指控高盛,不仅在于挖出多少“欺诈”的细节和非法所得,而是给市场一个信号:别再市场上乱搞,给我悠着点。这样起码有几个好处:1、给老百姓一个交代,让老百姓相信政府是多么的重视民望;2、给最近这次的金融风暴一个很好的收场姿态;3、为推出更强有力的监管政策铺路;4、避免期货市场投机所致通货膨胀对经济政策制定的掣肘。
国内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也有类似的作用:警告房地产投机客,别玩得太过火。至于好处很容易理解:1、给老百姓一个交代,让老百姓相信政府是多么的重视民望;2、给最近这次的金融风暴一个很好的收场姿态;3、为推出更多的收税政策铺路;4、避免房地产市场投机所致投资过热对经济政策制定的掣肘。
看上去两件事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政府PK市场的行为。不过,中美两国的方法却是天壤之别:
美国采取的是杀一儆百的方法:抓住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痛打落水狗;国内采取的是一刀切的办法:为了调控房地产价格,不管投机的投资的还是自用的全部一棍打下去。
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是以现有规章制度为依据,从是否违规运行的角度来着手,体现的是一个流程控制的管理方法;而国内则表现的更多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管理方法。
其实谁都知道,真正的老百姓很多买不起房子,也不可能推高房地产的价格,而真正能够推高房地产价格的人手里都有远远不止3套,甚至是十几套,几百套房子。为了遏制少数人的投机倒把,却让更多的人陷于更大的被动,这样的做法注定是不会成功。
早有人说过,美国是法治社会,我们国内是人治社会,可见一斑。
而这也将是我们永远不可能超越美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