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启动两年有余的吉利收购沃尔沃计划,终于在2010年3月28日双方正式签署收购协议后告一段落。在此事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吸引了无数目光,引起了无数猜测。今天,笔者也耐不住心里嘀咕,想在此就吉利收购沃尔沃一事发出三言两语来。
笔者向来并不看好海外并购这事,倒不是因为盲目保守,而是因为曾经关注过科尔尼公司对全球范围内的海外并购案进行统计后得出的数据,该数据显示80%的海外并购案都以失败告终。而在我国,这样失败几率颇高的海外并购项目大多数都是由国有资本投资的。也就是说这种在全球具有普遍意义的投资上的失败,在多数时候损失的是国有资金,是全国人民的财富积累,因此笔者自然不敢热情拥护了。
而在此次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中,看着民营企业吉利欲收购沃尔沃,笔者最初只是艳羡李书福财大气粗,佩服他的可嘉勇气,然后就是持观望态度等待事件发展,因为这毕竟是人家自己的钱。
后来随着事态逐渐清晰,笔者有点坐不住了。有消息称黑龙江省大庆市国资委旗下的融资平台,有望为吉利收购沃尔沃提供部分资金;再后来,消息具体到“大庆市国资融资平台提供的资金大约在7亿至8亿美元”;最后,满脸笑容的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亲自透露,收购沃尔沃耗资18亿美元,加上后续运营资金总共耗资约27亿美元,具体资金一半来自海外,一半来自国内。来自国内的资金中,吉利出资占51%,约7亿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一事中,还是出现了国有资金高度介入的现象。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正是因为国资的参与和政府的担保与撑腰,才减小了本次并购计划的阻力,才使吉利获得了条件相宜的国际融资,从而为首次上演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收购高端品牌车企的好戏推波助澜。但是也不得不提,那些用于海外并购的国资毕竟是国有财富,如何保障它们的安全性、防止它们流失的问题,已然上升到了一个比商业问题更深刻的层面。
看来,获得了沃尔沃100%股权的吉利,不管其未来是自立门户还是将被收编,都是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