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开始,日本热播电视连续剧《月之恋人》,男一号是木村拓哉,女配角是林志玲,故事讲的是眼下的大上海,围绕一位开家具行的日商与周围女人们之间产生的情感纠葛。这里暂且不说故事如何,单从外景地拍摄的选择来看,多少有些诡异的感觉。这些年,光我印象中的日剧就有《上海潮》、《迷离三角》,还有中国演员参演的《OL日本》,同样看下来,故事的构成并不离奇,某些漫画般的处理也到位,但唯一遗憾的地方仍然是外景地的选择,总觉得日剧选择的中国景点跟中国电影选择日本的有不小的差别,而且这个“差”是概念上的。
我给媒体研究班的日本学生出了一道题目,让她们收集和归纳一下日剧是如何表达上海的,关注点不在故事本身,而是从外景选择以及街道变化入手,并分析上海这座城市之于具体的日剧之中的情节比重。刚才收到一个学生的邮件说“看了这10年九部相关的日剧,发现情节比重的变化很大,越来越往人的心灵里走,但外景地老是以脏乱与整洁的不对称为主轴,要么是被拆迁的废墟,要么是漂亮的商厦林立,看上去多少叫人别扭。”
上周首播的《月之恋人》也有同样的场面,家具厂的工人群众为了抗议日商,所有的人都高举过顶的红色横幅,十分整齐,整齐得像世界杯看台上的足球球迷,他们的动作统一,一会儿往右,一会儿往左,远景是破旧的厂房与高耸入云的金融大厦,强烈的对比犹如拼合了中国的新旧两代。不用说,这个视觉效果是日剧理解中国的最大点,而且很多年都没什么改观。
相比之下,把北海道一下子推成旅游圣地的电影《非诚勿扰》,无论是豪华游艇,还是牧场农家,看上去虽然也有反差,但原则上是一种唯美的表达,而不像日剧表达中国,非把“落后”与“先进”这两个因素打开后再揉合到一起不可。日本学生跟我说:“日剧什么时候也能像《非诚勿扰》拍北海道一样拍中国呢?为什么不能把中国当成唯美画面那样处理呢?”
很多日本观众看了电影《非诚勿扰》,往往被其中唯美的画面打动,同时也觉得中国人相当大度的审美观!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