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焦点评(10-56):顺德大部制改革开始推广
彭澎接受《羊城晚报》采访
推行大部制,四区学顺德
■佛山各区学习顺德大部制经验,6月底前全面推进区级党政机构改革
■借鉴容桂、狮山改革试点经验,9月底前全面推进简政强镇事权改革
文/图 记者 马珍子 吴花明
“顺德的改革为全省树立了标杆。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为全省提供了示范。”
———佛山市委书记、市长陈云贤
“省委要求放权不升格,顺德还是一个县域经济,不是地级市,要在现有体制内,通过创新解决问题。”
———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海
推行大半年的顺德大部制改革迎来开花结果的时刻。本月12日在顺德举行的全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现场会发出“动员令”,要求佛山其他四区学习顺德大部制经验,今年6月底前完成区级党政机构改革;借鉴狮山、容桂改革试点经验,9月底前全面推进简政强镇事权改革。
汪洋批示顺德改革“成功”
去年以来,顺德区作为全省综合改革先行先试的试验区全面推进大部制改革,实施半年后,社会上赞誉声一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先后为顺德改革作过11次批示,“仅仅半年时间,改革尚在磨合和完善之中,就能有这样的认可度,说明改革是成功的。” 这是汪洋本月6日对顺德区大部制改革作出的最新批示。
“顺德的改革为全省树立了标杆。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为全省提供了示范。”佛山市委书记、市长陈云贤在前天的现场会上充分肯定顺德改革的成果。佛山市副市长王玲透露,4月29日全省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工作现场会后,佛山市委于4月30日召开了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参照顺德的改革模式,在禅城区、南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全面推进大部制改革,在全市其他31个镇(街)全面推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前后不到半个月时间。”
四区大部制完全参照顺德
佛山其他四区改革参照顺德,顺德改革模式的优势在哪里?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海在总结经验时介绍,顺德大部制改革的做法是放权不升格、整合不扩编,如同类项合并优化机构设置;党政联动,综合设置党政机构;扁平化管理,实行部门首长负责制等等。
根据前天会议上下发的《佛山市区级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和《佛山市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实施意见》,佛山四区改革几乎完全参照顺德改革模式,如重点以党政群联动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探索党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党政决策和管理的扁平化等。而在部门机构的设置上,除了部分机构名称不同外,四区机构设置数被规定在16个(最多不能超过17个),基本按照了顺德大部制政府架构调整。
“顺德的改革方案是经过专家多方论证后制定的,相对比较科学合理。”陈云贤强调说,提出17个的最高上限,只是让区在必要时有一定空间,有条件的还是建议按16个设置。
行政服务延伸到村居
会议还要求,在借鉴顺德容桂和南海狮山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其余31个镇街全面展开简政强镇事权改革,9月底前完成。
根据相关方案,佛山将对17个综合指数在400以上的特大镇,依法赋予其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后的镇(街)综合性办事机构中,综合指数400以上的特大镇(街)按不超过12个设置,其他镇(街)原则上按不超过10个设置。
会议还就各项配套改革进行明确,如把完善和深化事权下放、政府服务延伸到村居、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并实施。其中,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民生事业等方面扩大镇街的管理和处置权限;在今年底和明年底前分别完成镇街、村居行政服务中心的组建工作。
另外,前天市政府还将89项由市直部门行使的行政管理事项,继续下放各辖区(不含顺德)行使,其中直接放权37项。
■顺德模式
★合并同类项
解读:对原有的41个党政群机构和部分双管单位职能,进行“碎片整理”、同类项合并,在资源规划、城乡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实行综合设置,组建成16个大部门。
成效:改革后,部门分工更综合、清晰,问责也更容易,大大减少了改革前由于部门分设过细、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而出现的推诿和扯皮,且强化了工作合力,实现了“1+1>2”的效果。在各大工作领域基本实现了“一站式”管理、执法和服务,方便了企业和市民办事。
★党政联动
解读:加强党的领导和政府政务管理的协作,6个党委机构全部与有关政府机构合署办公。
成效:这个做法,使党委部门的工作得以“虚功实做”,强化了党的执行能力和政府的执行力。如区委宣传部与区文体旅游局合署办公,比较务虚的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就有了文化、体育、旅游等平台作为抓手。
★扁平化管理
解读:在1992年机构改革党政领导统筹分工、互不交叉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化分工,直接由区委常委、副区长和新设立的政务委员兼任大部门首长。
成效:区领导兼任大部门首长并直接参与联席会议决策,兼顾了决策的民主性和集中性,管理层级大幅度压缩,区联席会议决策一步到位地由部门落实执行,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执行效率。
■容桂经验
容桂开展“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试点工作,着眼点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各方关系的核心问题上。
★优化机构
解读:将28个党政部门、街属单位和部分双管单位整合设置为13个工作机构,并由街道党政副职兼任机构正职。
成效:明晰了以街道管理为主,使城市管理、市场监管这些双重领导机构更紧密地配合地方工作。如容里电镀城环境整治行动,便可由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容桂分局将工作“一抓到底”,体现了整合效应。
★简政放权
解读:区属部门重点围绕容桂发展需要的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市场监管方面的行政审批和执法权,向容桂下放了第一批316项(方面)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成效:这项改革扩大了容桂管理经济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权限事权,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方便了市民办事。如放权后,宅基地审批从24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
★村镇互动合作
解读:由容桂街道逐步统筹基层行政经费、公共服务以及行政事务,村(居)委会不再直接承担行政管理工作。
成效:改革使政府在农村和社区管理的职能归位,村居委会的职能复位,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不受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及与政府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而得到有效落实。
权限影响效果
顺德大部制改革确实有可圈之点之处,如部门机构同类化合并、扁平化管理等, 但党政联动这一块的推广就显得有点操之过急。在我看来,此次改革佛山四区机构设置数被规定在 16个(最多不能超过17个),党政联动是关键所在,如其他各区都学顺德党政联动,可撤并的机 构就可以增加很多。当然,总结半年的经验在佛山推广也还是可控的范围,但是否全省推广可能要慎重一点。
我认为在改革权限的问题上,顺德改革力度之所以最大,与省赋予顺德履行地级市权限有一定的关系,而同样的改革能否在佛山四区实现同样的效果?现在还不能下结论。这决定于佛山如何看待各区的改革方案,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统一政制,这样也有利于佛山政令畅通,减少 行政成本和改革成本。同时,我建议,除了权限不同,其他最好大同小异,只做一些适可而止的调整就行了。
(彭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员、管理学博士;南方民间智库发起人)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