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宁:当真要“严惩汉奸”吗?


 杨连宁:当真要“严惩汉奸”吗?

乍一听官员说要对铁矿石采购“整治内乱,严惩汉奸”,还以为自己人老耳鸣,出现幻听幻觉了呢——要么,是幻听到该官员话音未落的“坚决反对把贸易问题政治化”?要么干脆穿越了80年历史,幻听到抗战爆发的“攘外必先安内”?幸好只是幻听,要是出现幻觉,亮相的该不是当年杀气腾腾的“铁血锄奸队”吧?想一想都一脊背冷汗。

我已近耳顺之年,自以为听了任何不靠谱的话也能耳顺。但一听到官员说大宗交易的价格谈判有“汉奸”,等于把外贸不利说成是“卖国”,我又变得耳不顺了。没错,我知道该官员管着许多“钢铁工厂”,但没听说他还开着“帽子工厂”,怎么能随意批发、零售“汉奸”、卖国贼”这类吓人的帽子呢?谁都知道,中国卖啥啥贱、买啥啥贵已快成了个国际市场上的潜规则。中国消费着全球近70%的铁矿石,高依存度决定了价格敏感度。国内钢企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一再重演国有垄断行业特有的恶性价格竞争,加上官员频频干预帮倒忙,对外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也就频频吃亏,一再受挫。但话说回来,即便频频吃亏,一再受挫是由于有人行贿受贿,侵犯商业秘密,也未必严重到需要“严惩汉奸”吧?

在我看来,严重的不在于官员威胁要“严惩汉奸”,而在于官员动辄“上纲上线”,语言暴力脱口而出,把经济问题政治化,民族感情化。我反复想来,除了证实历史残毒还残留在官员体内之外,一时还真找不到别的解释。想来想去,我总也想不出铁矿石采购谈判能上纲上线到“汉奸”,除了特指“里通外国”的“卖身投靠、内外勾结、暗通款曲、行贿受贿、出卖情报”之外,还能特指别的什么罪名?但我搜来搜去,除了“行贿受贿”往往涉及官员之外,还真搜不到中国法律里有惩治“汉奸、卖国贼”的条款甚至字样。所以,官员的危言耸听一出口,首先犯了言之无据,言之无法的错误。

众所周知的力拓案,就是铁矿石采购案。但二审落锤,犯罪被告仍定性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罪”,丝毫也没沾上什么“汉奸、卖国贼”的边。所以,放话出来要“严惩汉奸”,无非是官员在发狠话吓唬人,仍旧属于语言威胁与语言暴力的性质,丝毫不具备法律依据,更没有言必信、行必果、说了就办的严肃性。不信,大家可以静待仨月,看中国能揪出几个汉奸来。

问题不在于官员发狠话,而在于这类狠话有后遗症。谁都知道,国内是一片盛开爱国主义土地;不但“汉奸、卖国贼”人人喊打,假设不讲法律依据,人人还想亲自动手诛杀“汉奸、卖国贼”呢。我年轻时当过红卫兵,见过这类血腥场面;近年,不也时常发生青年人自己动手除恶执法的案例吗?所以,官员讲话务必有法可依,最忌于法无据。当下全国出大力、花大钱普法、维稳,就怕有人不讲法治,动辄擅自严惩别人。因此,官员的“汉奸”论如果被青年人当了真,真的提一把刀到处寻仇并诛杀起汉奸来,那么,我的幻听幻觉就怕会噩梦成真。当年的“铁血锄奸队”杀将回来,维稳的局面岂不前功尽弃了吗?

从维稳大局出发,语涉暴力、语涉煽动的话谁都不应随口乱喷,更何况是官员?说实话,“严惩汉奸”一语之所以能惊出我一身冷汗,还真不是我幻听幻觉,而是我体内的红卫兵残毒特敏感,一听到这类煽动性语言就冒冷汗。我担心从义和团到红卫兵的“不开化的利己主义”(马克思语)重演,更担心官员的语言暴力与语言恐怖带坏了老百姓。你可以认为我杞人忧天,但我仍无法排解自己的担心。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课本至今还管“扶清”叫爱国,管“灭洋”叫反帝,管“扶清灭 洋”的义和团叫“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呢。同时,文件里管“肥水不落外人田”叫外贸原则,也就难免把自己吃亏归因成有内奸作祟。追查内奸的结果,往往弄成外战外行,内战内行;外贸外行,内讧内行,有没?

我一直认定红卫兵也是“扶清灭洋”的义和团,官员和我体内也都有历史残毒。所以,年轻人一听到“汉奸、卖国贼”就想挥刀而起,你敢说他们体内就没有历史残毒?

因此,“严惩汉奸”的话绝不能随口乱喷,尤其是官员,尤其只是谈及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