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79年,它是在历史试卷中具有分值的一年。
这一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改朝换代,但影响可能超过以后许多次封建帝国的改朝换代。随着周平王代替了周幽王,换代已毫无疑问;但周朝的国都从镐京迁到洛邑,并没有改变周的国号——历史上用“西周”和“东周”的不同称呼,对这一变迁加以命名。
周的国都,从“西”到“东”进行空间转移的原因不少,但更多的人更愿意相信直观的解释,它是由一把火烧出的重大事件。
下令放火的是周朝第十二任天子周幽王,同时他身兼西周的末代君主称号;出主意的是周幽王的得力干将,官至上卿的宠臣虢石父,他为此获得了千金的策划奖励;放火地点为骊山一带的20多座烽火台,那是周王朝为了防备游牧部落犬戎的进攻,而建造的告警信号台——把守关口的士兵以烽火为号,传递军情,从而号令诸侯前来驰援。
在军事设施弄火又不是为了军事斗争,此玩火事件,起因是为了一个女人,准确地说是为了博得美人一笑。
美人的名字现在不常见,叫褒姒(读作“包似”)。她的身世和进宫的经历都比较复杂,有一点则十分单纯,就是长得美。美女有一个特点是不爱笑,大约和后来的西施同属冷艳的类型。但要命的问题是,一旦笑起来,她愈发美艳动人。正是她的笑所产生的致命诱惑,也是因为她的笑如昙花一现属于稀缺资源,让幽王为此吸引又为此焦虑。幽王大方,不是小气的天子,按说该给的都给她了,甚至不惜废王后废太子,给她王后的身份不说,还给她生下的小王子以太子的身份,而贵为太子老妈的褒后仍然乐不起来。于是,急美人一笑所急、想美人一笑所想的幽王群策群力,发动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共同开发让王后高兴的游戏。幽王用的是激励机制,出的奖金很高,谁能诱发褒姒一笑,便赏以千金——这便是“一笑千金”的由来。
好人太老实,坏人点子多。虢石父是幽王的宠臣,也是一个奸臣,终于想出来在烽火台无事点火的“娱乐节目”,效果果然显著——附近的诸侯不明就里,看到烽烟四起,认为边关吃紧,纷纷赶来救援,谁知是被一场游戏忽悠——此番闹剧,终于惹得美人一笑。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烽火戏诸侯”。
无论是否听说这个故事,大家都能预知最后的结果。像孩子恶作戏般地叫喊“狼来了”的结局一样,真正狼来了的时刻,报告犬戎进攻的烽火,再也无法动员诸侯的兵马。于是,西周都城镐京沦陷,周幽王被杀,那位不爱笑的美人,一说被掳,另一说也是被杀——总之,估计她再笑不起来了。
查找一个朝代衰落的原因,以上的解释因为富于戏剧化,富于漫画效果,并蕴含“红颜祸水”的规律,以及对帝王骄奢淫逸腐败现象的批判,故此深入人心。
从夏、商、西周灭亡的历史话语中,我们都能得到一份因果关系的图解,也就是每一位亡国之君的背后,都有一位美色出众的女人,让后宫淫乱之风吹到国政的前台——在这么一种“男女搭配”的关系图上,我们能够轻易地找到事关亡国罪魁祸首的标准答案——
夏朝:夏桀——妺喜
商朝:商纣王——妲己
西周:周幽王——褒姒
如上所述,以女色惑主,以至祸国殃民,褒姒只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她是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在周朝的翻版,是用一张早在夏、商灭亡时妖女用过的“旧船票”,登上了西周灭亡的“客船”。让女人,尤其是让怪异出身被妖魔化包装的女人作为历史的替罪羊,不单纯是史家的发明,更是掌握话语权的那个群体心照不宣的“共谋”。这种简单化和概念化的书写,不能证实史家失去洞察力和判断能力;但至少说明它没有太大的风险,安全有效,也许还能保证书写者“不辱其身”,不失正人君子之风。
一个大动干戈的王室“爱情故事”,让烽烟弥漫在一个渐行渐远的时代,无论带着怎样复杂的原因,那个时代已然为一个新的时期替换。公元前770年,正是这样的分水岭——“西边”是文、武、周公打下“天下共主”基业的天子王朝,“东边”是东周名下的春秋图霸、战国争雄的纷争之世,在许多人的眼中,它是周室衰微的标志;那么,它何尝又不是一个社会转型期的开端?!
只不过,正统的历史叙事,不习惯在嬉戏的氛围里宏大开场。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