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为什么超越微软


苹果为什么超越微软

通过在五大领域的部署,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用户体验,是移动互联网的成功秘诀。

冀勇庆/文


今年5月底,IT业界发生了一件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苹果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高科技公司。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抢夺其他领导厂商的地盘:苹果没有去抢占桌面软件平台,微软仍然在那里占据着主导地位;苹果也没有去争夺固定互联网的入口,那里有谷歌严阵以待。苹果只不过是独辟蹊径,选择了移动互联网作为新的市场,它通过构筑全新的商业模式,自2007年6月推出了第一款移动互联网设备iPhone之后,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就完成了伟大的超越。


苹果为什么这样红?我在这里借用苹果的英文字母A-P-P-L-E,一一道来:
1. A:A=A terminal,也就是只有一种统一的移动互联网设备。无论是iPod touch、iPhone、iPhone 3G还是iPhone 3GS,其实都是非常相似的硬件,他们有着同样的外形、同样的分辨率、同样的人机界面,而苹果推出的iPad也被称为“大号iPhone”。苹果严格的“统一性”既能够大幅度降低硬件成本,还能够向消费者传达独特的品牌和产品形象,也包括独特的气质。对于开发者来说,还降低了整体开发成本,因为不再需要做不同的终端适配了。


2. PP:紧接着的两个“P”代表平台(Platform),分别指的是软件平台和服务平台。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硬件配置再高,外形再好看,如果不能为消费者提供足够丰富的应用,就不会有消费者买单。苹果通过操作系统iPhone OS管理移动终端上的应用,通过App Store发动开发者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应用。


3.L:“L”表示开发者(Developer),他们大多数的规模并不大,却是最精明的商人。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资源和技术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平台,开发出最吸引人的应用,从而获取利润。正是因为有了为数众多的不同类型的开发者,苹果的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才得以欣欣向荣。

4.E:最后的字母“E”代表端到端(End to end)的交付模式。从用户购买iPhone开始,他就已经离不开苹果了——他买的手机是苹果的,用的操作系统是苹果的,使用的各种程序仍然是苹果运营的App Store提供。用户被封闭在苹果独创的伊甸园中并乐在其中。由此,iPhone实现了远远高于其他智能手机的商业价值。


以上这五个方面紧紧围绕着一个核心的“E”——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苹果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和服务对用户体验的极度重视,使得三四岁的小孩也能够自如地操作,要征服成年人,当然更是易如反掌。


如今,苹果的成功也引来了不少的模仿者,无论是手机厂商、软件厂商还是移动运营商,纷纷参与其中。他们也在开发耳目一新的触屏手机,也同样采用别具一格的图标型手机界面,同样推出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同样积极部署自己的软件应用商店……


但是,要将A-P-P-L-E这五个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从而给消费者提供更加完美的用户体验,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例如,谷歌同样拥有优秀的软件和服务平台,但是对手机硬件的外行使得它推出的第一款自主品牌手机Nexus One就以失败而告终;微软拥有强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者资源,但是对于服务平台的漠视使得它丧失了先机;诺基亚拥有强大的硬件开发能力,但是软件平台却显得过于孱弱;移动运营商有端到端的交付模式和服务平台,却不知道如何建设软件平台……而只要这五件事情当中的任何一件事情没有做好,最后的那个“E”也就是用户体验的优势也就体现不出来。这也使得苹果敢于宣称“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重要原因。


这并不意味着苹果的竞争对手就永远没有机会,只要他们通过适当的策略联盟甚至兼并收购补齐自己的短板。例如,谷歌就在通过与摩托罗拉和HTC的深度合作补齐自己在终端上的短板,诺基亚则希望通过与英特尔和Linux基金会联合推出新的手机操作系统MeeGo弥补自己在软件平台上的不足。


这也意味着,未来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已经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并将迎来更加残酷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