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与养孩子


做企业是养猪还是养孩子,是要钱景还是要前景?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企业家。养猪和养孩子是做企业的两种方式,传统的老板们习惯于把企业当作孩子养,满怀感情,就像亲人一样,即使企业做得不好也不愿意卖出去;而新兴的老板们开始学会像养猪那样做企业,目的是养大后到市场上卖掉。亲情和商情,使企业家们经常走在奈何桥上,尽拍栏杆。
这与其说是企业的战略问题,不如说是企业的文化问题。我们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分析。
一个企业的创业初期,企业家会不计成本地投入大量精力,并且精心呵护、百般抚爱,是真正地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养,养孩子就是养希望、养明天,潜力股当然不会卖。如果我们这时候像养养猪一样养孩子,喂催力肥、营养素,拔苗助长,无疑会断送孩子的生命,或者至少会培育出一个呆滞的孩子。
当企业成长壮大时,企业有自己的市场、有自己的思维了。这时候的企业开始成为一个聚宝盆,企业家当然也不会想到卖,这时的企业是他的猪、还是孩子呢?我想我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只需看企业家怎么做就可以了:企业家这时最主要的精力就是“营销”和“包装”。我家有女初长成,就需要打广告做宣传了。同时企业作为市场的“金猪”,企业家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饲养”上,而是想着怎样在市场上“放养”,以及是否需要多盖个猪圈、或者增加几头驴和羊,就是企业的扩大规模与连锁以及多元化经营等。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想到上市,业务分立,转让股权,这时候其实就是真正的养猪了。
看到这里大家也就知道了------管理企业是像养猪还是养孩子,应该根据企业的成长生命周期来划分的。美国人伊查克·艾迪斯曾用20多年的时间研究企业如何发展、老化和衰亡,他把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十个阶段,即: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壮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艾迪斯准确生动地概括了企业生命不同阶段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我们指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基本规律,提示了企业生存过程中基本发展与制约的关系,企业家要永远站在企业的短板上,保持企业的运营平衡,才会使企业健康成长。孩子是谁的并不重要,孩子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是养猪还是养孩子,同样地我们可以用市场的SWOT分析来做对策。SWOT分析把整个市场分成了四个象限,所有产品分别分布在不同象限,根据SWOT分析方法理论,按照品牌的分布状况可以把它们分为幼童产品、明星产品、金牛产品和瘦狗产品四种类型。对于幼童产品我们只有用养孩子的方式来培育才会使他不至于夭折,对于明星和金牛产品我们要进行家庭分工------男主人像养猪一样管它,女主人像养孩子一样管它,对于瘦狗产品,我们仅仅用养猪的方式来维持它的“肥肉”,然后抓紧出售。
养猪的企业家站在市场的第一线,靠制度、靠理性养活自己,是西方企业的典范,其终极追求就是效率和效益;养孩子的企业家站在企业的总后方,靠感情、靠爱抚激励自己,是中式企业的传统,追求的是稳定、常青。养猪的企业家把社会当市场,既慷慨大方又斤斤计较,养孩子的企业家把市场当社会,即无私奉献又家长作风。五年的企业要像养孩子一样呵护,十年的企业要像养猪一样粗圹丰实,企业要想基业常青,只有少养孩子多养猪,产品应该是精品,精品更应该是产品,完成从企业的自我培养到市场培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