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东:哥买的不是房子,是某官员的豪言壮语


                     燕郊房价悲剧是典型的官员"推涨论"


    被称为北京“东大门”的“东大门”的燕郊房价终于出现集体跳水,两个月前那种超万元的房事高潮嘎然而止。取代这种“伪高潮”的,是此前以1.1万元/平米出售的上上城项目,眼下不得不像只“落汤鸡”那样,打出了起价5900元/平米、均价7500元/平米的跳楼价,颓废速度让人看到“万元时代”就是这样经不起时间考验。

    其实,燕郊神话破灭是一种必然现象。这个以“买房在北京,手机信号在河北”的买房笑话,本来就是个其貌不扬的地方,偏要被炒成是北京CBD的卫星城。尤其是在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今年“两会”期间的表态:“京冀两地将打造一小时都市圈,会考虑接通两地地铁交通”后,此地房价瞬间被助推到了火箭速度。就此,燕郊房价曾出现了没有关系拿不到房号的疯狂地步。据中原当时的数据统计,燕郊租售比达到罕见的1∶1200,也就是说,现在燕郊一套商品房靠租金回收成本的话,至少需要100年。

  那么,燕郊的楼市悲剧是谁主唱的?除了开发商人为炒作外,我看那些官员不合时宜的“言论”也多多少少有点责任。在这样的非常时期,你还没给老百姓带来交通便利呢,就在“两会”期间神话般地憧憬着、推波助澜着。这就好像“哥买的不是房子,而是猴年马月的规划、地铁、商业、物流、学校、幼儿园”那样。这些只能画饼充饥和纸上谈兵的“资源”,一夜间能成为了房价疯涨的最好理由和支撑!

   悲哀的是,在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人所买的房子,一般都是三年后的商业、物流;五年后的小学、医院;十年后的地铁、人气。如果是上了开发商的当,那是购房者警惕性不高,活该!但上了“官员拉升论”的当后,又有谁来作一种补偿和买单呢?我相信,那些听了某官员一时性起的“一句话”后买房的普通消费者,只有数着手指头等着那条地铁通车了。

    我不明白那些地方官员为什么会发出那么多豪言壮语?如果是GDP需要,您说点别的数字好吗?何必用此道来拉动房价。如果“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话。那么,某某官员们,也请你们嘴巴积德留情。毕竟,那些地铁线路还在农民工的老茧上趴着呢?你有那功夫,先把菜价和米价看好就拜托了您哎。

   网易独家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