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不平等,不可持续


与生俱来的不平等

四年一度的FIFA世界杯,20106月在南非正式开战。连夜的看球,对身体来说无疑是一种重大的考验,因为周一至周五都需要正常的上班。工作后改变了很多,以前熬夜看球的激情可能正被消耗殆尽;因为从学生到社会人,价值观可能会部分或完全的修正。尤其在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今天,爱好和理想几乎统统要向物质让步;貌似所有的东西都已被标价,部分婚姻亦成为金钱利益的重要砝码,那种纯之又纯的爱情已经消失在空气中。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从城市向农村蔓延,本来拒绝贫穷的心态无可厚非,不过爱慕虚荣和贪恋钱财的盛行使得人们更愿意坐享其成,让城市化过程中的副作用已经显露无疑,民风质朴的村落在渐渐的沦陷。《圣经》中有记载: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

 

随着全球化脚步的加快,在上海市国际化友人在不断的增加。在与他们以及部分留学生的交流中,发现欧美的教育不会以自己家庭拥有的金钱和权力为荣,而是以自己的能力为荣。而在国内,所谓“富二代”事件让我们看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差异。更有意思的是网上流传的一段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样的想法破产了,因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移民出国了,移民的后果是财富的外流;想必资本账户中热钱的游走,于此不无关系。毫无疑问,改革开放让人们的生活富裕起来,但是精神文明的匮乏是让人震惊的。以富二代和创二代等组成的“新士族阶层”,让国内的门阀制度正在悄然的死灰复燃;贫寒子弟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上流社会的通道已基本被关闭。共产主义本是空想,也许是马克思在穷困潦倒时YY所想。共产主义的目标本是矛盾的,如果想实现共产那么需要人放弃私欲和野心;但是如果放弃私欲和野心,又必然会带来社会的停滞,停滞的社会是无法满足共产主义实施条件的。

 

不得不说的房地产

2010年初,我们在参加研讨会的时候指出:2010全年,房价前高后低,成交量前低后高。此后,一直忙着阅读关于刘易斯转折点、日本泡沫经济和固定收益类的书籍和报告。在期间,曾经和朋友探讨过关于房价走势的问题,指出一线城市地产泡沫的担忧。经济学家们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挺有意思的。貌似整天忙着参加论坛和路演,不过部分经济学家浮躁的特征已经显现——逻辑不清,观点不明,缺乏论据等问题并不少见;因为流水线作业出产的研究报告,是缺乏深度的。有些敢讲实话的基金经理,表示自己很久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去认真的读一些工具书;一方面是时间的缺乏,另一方面也是行业浮躁的传染。不仅局限于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象牙塔里面的教授们也不甘寂寞,频频增加曝光度获取收益。传道、解惑、授业也,本是教授分内的事,不过部分教授已经偏离了他们的职业操守,倒向拜金主义的怀抱;看来设置教授走穴的防火墙是非常必要的。

 

处于不同阶层的人,在有意或无意的维护本阶层的利益。成也房地产,败也房地产;日本如此,美国亦是如此。房地产牵涉的方方面面实在太广泛了,无论上市公司的企业家么,还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普通的平头百姓们。更加玄妙的事情是,每一次政府调控房价后,我们所看到的结果是房价的大幅上涨。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除了政府自己,没有人能挑战政府的权威;调控-上涨,再调控-再上涨,在慢慢地腐蚀政府的公信力。

 

为了清晰的把握房地产运行的方向,我们重新梳理了影响住宅、办公、商业和工业等细分物业市场的相关因素,希望在《经济转型与地产走向》中,阐释地产行业现在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地产行业的走向。这一研究的框架和逻辑,还需要市场的检验;尤其前瞻性的研判。虽然有些想法和观点依然不成熟,但是我们依然希望通常独立的思考,寻找答案。

 

今年的地产调控,依然没有达到2006年韩国政府的严厉程度。政府的容忍度和底线,依然处于摇摆中,这也是最大的风险。根据我们在2010年初当时的判断是,2010年中是分水岭:2010年的上下半年,房价前高后低;成交量,前低后高。曾经一度,我们以加息为楼市的重要信号,加息是挤泡沫的重要手段,可能会带来楼市的深幅下跌。但是现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国内基本没有通胀的压力,因此加息这一信号可能失去作用。

 

从多方面的考察看,楼市的调控随时都会中断。因此对楼市调整的时间和幅度,可能会低于人们的期望。如果楼市调整再一次被中断,那么2011年楼市泡沫的风险将急剧扩大;而且会增加地产企业的道德风险,他们会继续大规模的银行贷款,因为他们坚持认为政府将会继续救市。地产泡沫的破灭,可能再次被政府压制下来。不过日本和美国的历史告诉我们,不要寄希望泡沫会自动消失,其实泡沫的破裂就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