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气象:《圣天门口》小说改电视剧今天开机


昨天下午四点三十一分五十五秒,华谊兄弟公司制片人吴毅来电话,谈了六分十三秒。他告知:明天上午也就是六月二十二日上午十一点十分,《圣天门口》电视剧版在浙江横店正式开机。因为要动枪动炮,所以特意挑了这个时间。正式的新闻发布会,一个月后在北京举行。主要演员还是小宋佳、段奕宏和黄志忠等。导演还是张黎,编剧是邹静之。从去年开始,制作方一直在不断地对我何时开机,实际上却没做到,这一次可是真的了。

附一篇最新评论:

云——《圣天门口》的天堂气象 

李雪 

冥冥世间物,总是以某种内涵进入人们的头脑之中。人们在生活中对万物认识的加深而对其附加某种情感因素,从而寄托着某种精神内涵,成为人们寄情于物的对象。特别是文人诗者,其情感的因素始终系在世物之中,物动牵情。云作为自然景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早就被人们所注意,并进入其审美之中,尤其在文人诗者眼中更是一种凝聚情感与思想的特殊物境。

“云”作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自《诗经》里便有,“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非我思存。”(《郑风.出其东门》);“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小雅·白华》),诗经之“云”谓以意“多”,也有看云飘飘而产生感叹。楚辞之中“云”也不少,如:屈原《离骚》  “飘云屯其相离兮,帅云霞而来御。”云霞来迎,一如亲友,可见诗人给予“云”的任达,浪漫之情采。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屈原《大司命》)此云能“乘”,可谓为行铺路。岂是云能行?诗者思行矣!。“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宋玉《九辩》)“浮云”于高空飘荡,似高志之于理想,又不免“浮”而不定,何者?云因“浮”而难免有不能自控之处,因而志高遭疑总难免,此“浮云”实为诗人心中情感之云矣。自汉以后,“云”意象在诗歌中的存在便如恒河沙子, 不可胜数!有将世事人事的变幻与空虚比作浮云, “功业未及建, 夕阳忽西流, 时哉不我与, 去忽若浮云”(刘琨《重赠卢湛》);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也有用云寄托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如曹植《五游咏》中“九州不足步,愿得凌云翔”;还有表达一种难解的禅境, 如王维《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等等。在传统文化中对云的观察来自于畏天、敬天,对自然的崇拜。中华民族是定居农耕民族,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高,天气好坏决定农作物收成,在长期的探索发现中,人民认识到云和雨的联系,因此,当文人诗者就把这种感知用“云”的符号表现出来时,我们不仅仅可以看到一个万象界限,而且借助于此更能解读他们的思想精神,生存状况等。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对自然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作家笔下对自然界的描绘也发生了改变,有了更多的科学内涵,但无论怎么变,自然界的物象还是实现了作家自身心灵与自然物象的感应,还是承载了日常生活中个性展示的生命实在。刘醒龙在《圣天门门口》中以“云”贯穿了整部作品,从云的流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云”的脉动,以及“云”所折射的人物性格、精神气质,还可以观照到作家的浪漫气息。

云是飘在天上,天空中云的改变,伴随着雷电、雨雪的变化,同时也预示了世事风云的变幻。云是由雪柠引出来的,雪柠是作家理想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闪现着耀眼的人性光辉。小说开篇写到刚满一岁的雪柠抓周时并不要琴棋书画、金银首饰、五谷杂粮和五光十色的绸缎,而是眼睛扫过窗外,望着一朵白云嘴里迸出“要”。结尾雪柠用去了能在蝴蝶翅膀上飞翔的全部年华认识了二十四种白云。薄云、淡云、中云、条云、塔云、铁砧云、秃云、毡帽云、乳云、火成云、雨云、飞云、高层云、高积云、荚云、鱼鳞云、马尾云、棉花云、城堡云、浪云、卷云、幡云、胭脂云,二十四种白云形状不一,色彩各异,变幻不定,作者更把自己的意趣心态加在它的身上,使云仿佛也具备了主观意志,成为作家表情达意的使者。按其含义可分为自足傲慢的云、内有疑忌的云;行则变幻的云、高渺闲适的云、漂泊易逝的云。

自足傲慢者,好为言大事,志发于四野,如塔云、铁砧云,塔云在不稳定状态中会越积越多产生大雨或暴雨。每有塔云出现雪柠就会在心里想,这就是那个能让天门口天翻地覆的人——傅朗西。傅朗西是《圣天门口》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终其一生都在致力于革命的事业,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革命家。然而,在亲历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在亲眼目睹并感同身受了带有强烈的血腥和暴力意味的“革命”给中国大地所造成的巨大灾难之后,他彻底地否定了这种血腥暴力的“革命”,犹如一场暴雨过后,冲去了地面的污浊露出浮白。铁砧云作为雷暴天气的源起,一旦形成大雨倾盆算不了什么往往还伴随着冰雹、雷鸣电闪,甚至是龙卷风。像杭九枫敢爱敢恨、铮铮铁骨。塔云、铁砧云中透着一种生命精神,写得扬眉吐气,雄浑壮大,虽然也有世事浮华,却也透露出一种昂扬不羁、志得意满的生命精神,是人物壮志在胸、无羁无绊的心绪反映。内有疑忌者,外貌谦虚,内有黑暗而无光明。如高层云、乳云。高层云见不到任何纹理,也没有任何结构,在若隐若现的云层相对薄弱之处,阳光会如丝如缕地直射下来,然而这不是那种让人欣慰的信号,相反,这种以难得一见的灿烂后面,蕴藏着琢磨不透的旋风和狂飙爆发的暴风雨。是董重里、常天亮说书中从女娲到孙文的过程中所有人所有事。乳云的样子非常好看,其美妙引人入胜,这种云其实令人生畏的,在他的身后如果没有龙卷风,一定会有大雷雨。隐喻着看似平静却蕴含着险恶的社会环境给人的心头带来的疑忌,内心的阴沉凝重总是预示着雨雪即将来临。行则变幻之云,漂浮在蓝天,给人一种遥远的感觉。如像董重里的卷云有时会随着雷雨的消散,落魄的漂泊在远外,有时会在尚未形成的雷雨之前。一但到了寒冷的冬季,又总是无一例外的预示长期的雨雪正在到来,其行变幻而又深藏不露。也如段三国一样的条云,在动荡不已、变幻莫测的人间世事面前是很好的风向标,而且代表着不同的风向,会情不自禁的汇聚消散。这其中寄寓了多少人世沧桑的感慨“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张元干《瑞鹧鸪》)!高渺闲适的云,飘然浮空、随风卷舒 ,看上去舒缓悠闲 ,同时又给人一种超尘脱俗和高洁的感觉 ,这些特点极易让人联想到隐者闲适自然和脱俗的品格风范。如高积云层层叠叠,是高空中最为夺目的景色散开时看见的是蜂房,聚拢时又为群山,哪怕亲眼目睹那涣散也是不真实的,哪怕有感受其密不可分也是徒有其表。高积云形不成雨雪,只与日冕与彩虹有关,雪柠说它是梅外婆。写作《圣天门口》时,刘醒龙就称:“在小说中有些人物,写着写着,就变得不那么可靠,仿佛不值得信任,只有梅外婆,从来都是芸芸众生的生生不息之根。”作者赋予梅外婆宗教的力量,借助于博爱、宽容、自省的宗教意识来提升和救赎人性的泯灭和灵魂的迷失,赋予生命和生存的尊严。梅外婆和梅外公以及爱栀以后的雪家人又更像荚云,即使世事沧桑,狂风大作,也会保持自身不变的位置。他不是风雨的预兆,也不是情爽的特征,仅仅是与云不尽相同的另一种云,充其量是在告诉那些仰望高山而又察觉不到高处正在刮很大风的人。其居处安静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行为。漂泊易逝的云,陶渊明讲“万族各有托 ,孤云独无依”孤云无根无底、随风飘逝的特点恰恰就是孑然无依如浪云一般的杨桃。她是天地间无形之物层波动的产物,却只能安居最稳定的那一层,不怕有空气上升却会在空气下沉中消失的无影无踪,在最后的晚霞中短暂的美妙,灿烂的逝去,一生独悬于空 ,漂泊无依却情深至性。

刘醒龙这种见笔云的描写技法 ,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对云的认识和理解。那轻风于西河之上的云 ,似广袖舒展 ,如细纱遮面似一曲优扬的情歌,山峰之间的云,似海天苍茫,如霞蔚岚蒸,使山峰层林迭嶂,天宇更加浩瀚如一首流动的诗篇;那汹涌翻滚的云,像万马奔腾的军阵,似辚辚滚动的战车,力拔山岳,气冲霄汉,显示出一种无坚不摧的云魄,如大江东去 ,冲刷一切污泥浊水……作家是用心灵的感悟去感受大自然的魂魄,情感的律动与自然物象的律动跳跃在一起才使作品达到艺术生命的高境界,预报了一段天堂气象。

(作者单位:哈尔滨学院教师   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