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股溢价指数创新低=股市底部?


    A股市场的高估值早已被投资者所接受。相对于境外成熟市场较低的平均市盈率水平,A股股价确实有点贵。

    A股市场的高估值不仅表现在个股发行市盈率上,特别是IPO新政去年实施以来,40、50倍的发行市盈率已较平常,80、90倍的发行市盈率也不罕见,甚至于创业板公司频现超过百倍的发行市盈率。还表现在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上,如2007年大牛市期间,沪深A股曾经达到70倍,一般的市场环境下也可达30倍左右。

    高估值即意味着个股的高风险。如果说从6124点到1664点的大跌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影响的话,那么其时两市的高估值同样不应被忽视。毕竟,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与业绩水平,其实已无法支撑当时的高股价。

    实际上,A股的高估值还表现在与H股的比价上。某些在A股市场与H股市场挂牌的上市公司,A股股价往往大大高于其H股股价,也就是形成了所谓的A股对H股的溢价现象。而A股对H股溢价现象的出现,显然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A股诞生的时间还不长,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投资者的素质与投资理念、市场的制度建设、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上市公司本身的公司治理等,都不在一个层次上。虽然近年来监管层大力推行市场化建设,但A股市场“政策市”的阴霾却始终挥之不去,市场投机炒作、追逐概念与题材等风气盛行,客观上都波及到对于上市公司本身的估值上。

    其次,A股市场还不是一个投资场所,而是为上市公司的融资与再融资服务的。这样的事实也决定了上市公司融资与再融资时基本上都是“狮子大开口”,以更高的市盈率融资几乎成为其首要任务,而丝毫不考虑到市场的承受能力与接受程度。再加上的市场的机制炒作,A股对H股不产生溢价都难。

    但是,这一局面似乎已经发生了改变。如果说此前AH股股价“倒挂”仅仅只是个别现象的话,那么如今已经大不相同了。今年2月份,恒生AH溢价指数逐步走低,6月18日,该指数跌破100点大关创出98.61点新低,表明在H股上市的国内上市公司股价整体上高于其在A股市场的股价。在61只含H股的A股中,剔除停牌的股票,18只A股相对于H股出现折价。其中,招商银行、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折价幅度最高,其中工行AH折价率就达到前所未有的18%。

    市场上有人根据AH溢价指数以及历史上的数据,认为股市底部或已临近。笔者以为,此种说法过于片面。不错,目前A股估值相对于去年已经处于较低的水平,像银行类权重股已经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但是,对于目前的市场来讲,市场本身仍然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如世界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国内通胀压力能否减轻、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会否提升、投资者信心是否能够得到恢复、国家宏观政策对于股市的影响等,都是股市能否在目前点位企稳的关键因素。单凭一个AH溢价指数来判断市场的底部,无疑存在一叶障目的嫌疑。看看股市的历次底部,哪一次不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