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高官钦佩中国领导人的风度


——访日本众议院议员、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加藤纮一
 

 

5月30日,日本七大日中友好团体与四大侨团联袂举行欢迎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日宴会,社团法人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加藤纮一就坐在温家宝总理座位的右侧。当晚,宴会过后,记者应邀与几位华人朋友和加藤纮一先生一起到一家名为“猪八戒”的上海餐馆小聚。谈起当晚的感受,加藤纮一先生不无感慨地说:在宴会过程中,我看见一个中国青年走到宴会桌对面,隔着桌子对温家宝总理高喊:“总理,你一定要保重身体啊!”温家宝总理的年龄大概可以做这个年轻人的爷爷了,但是,温家宝并未因为这个年轻人没有礼貌地隔桌喊话而生气,而是像一位长者一样,和蔼地向他招手,表示感谢。中国领导人的这种风度,让我钦佩。

看到加藤纮一先生如此细致地观察中国领导人与海外华侨的交往,记者产生了采访他的愿望。今年已经71岁的加藤纮一先生,早年曾经任职日本外务省中国科,在台北、香港都曾经工作过,能够讲一口中文。1972年首次当选为众议院议员,投师大平正芳,其后历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防卫厅长官、自民党干事长等要职,在日本政坛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日本政局剧烈动荡之际,加藤纮一先生欣然接受记者采访。这里,还有一件小事值得叙述:约定接受采访的6月12日上午10点,记者如约来到加藤纮一先生在日本众议院议员会馆的711房间。这个时候,加藤纮一先生人还没有到,但电话打了进来,请秘书代向记者表示歉意,因为他要迟到两分钟。

两分钟以后,这场访谈开始了——

 

记者:日本民主党政权最近“换马”,市民运动家出身的菅直人出任新首相。据日本媒体介绍,您尽管是日本自民党籍的众议院议员,但和菅直人是很好的朋友,许多政治理念也是相同的。请您谈一谈对菅直人的看法,并预测一下这个政权的生命周期。

加藤纮一:菅直人出任首相,的确可以给民主党带来很多人气。但是,这个人气可能会因为小小的挫折或者小小的事情就立即崩溃或者消失的。所以,日本民主党要想继续执政下去,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菅直人现有的人气,抓紧时间做好7月11日参议院大选的准备工作。

今天(6月12日)早上的新闻你一定看到了。国民新党的党首龟井静香宣布从联合执政的菅直人内阁中辞职了。社会民主党刚刚从联合执政的鸠山由纪夫内阁中辞职,实际上也导致了鸠山由纪夫内阁生命的结束。现在,国民新党采取党首辞职、维系联合政权的方法,实际上也消弱了这个新政权的基盘。

从权力基盘来看,自民党可以说拥有一个保守基盘,特别是在区域性的社会中。而民主党菅直人的权力地盘或者说支持他的基盘主要是一些“劳动组合”,也就是工会。但是,日本这个社会还有另外的第三种势力,既反对自民党,也反对民主党。因此,要看到自民党力量被削弱的同时,民主党菅直人的力量同时也在被削弱,他的人气也会随之消失。所以,只要有一点点小的风波,他的政权基础就会出现巨大摇摆。现在,自民党和民主党之间的政策差异并不大。如果要说有什么差异,那就是我刚才说到的政治权力基盘。菅直人一步走错、一旦失控,就要丢掉位子的。

记者:最近4年,日本已经连续更换了4位首相,他们的任期都不到一年。这在国际政坛史上都是罕见的现象。以往,日本前首相宫泽喜一曾经说过,“日本是一个首相生产过剩的国家”。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呢?请您谈谈看法。

加藤纮一:在我看来,日本首相频繁更换是因为日本已经失去了国家发展的目标。看看日本的历史就知道,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陆续提出过“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等国家发展目标,非常明确,非常具体。到了1955年,整个日本还有一股反对共产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浪潮。那个时候,整个国际社会都处于两大势力对峙的冷战时期。但是, 1992年苏联的崩溃成为冷战结束的一个标志,中国也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那种僵化的共产主义颜色变薄了,味道变淡了。这个时期,日本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民党一党独大的“55体制”也崩溃了。国家发展的目标究竟在哪里,一时迷茫起来。

过去,日本政府明确的“殖产兴业”政策使日本有了很快的发展,和欧美等西方先进国家一样,整个社会变得富裕起来。日本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欧美国家。那么,日本在今后将怎么办呢?应该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新目标呢,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呢?这些,日本都没有展开过彻底讨论和研究。

日本是世界上非欧美国家里面第一个遇到反对全球化(Anti-globalization)、后全球化(Post -globalization)、后现代时代(Post-modern ages)问题的国家。所以,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的答案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现在,我们感觉渐渐地好像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但由于日本现在的政党都缺乏个性,难有能够承担起国家发展重任的政党,因此才会出现首相频繁更换的现象。

记者:7月11日,日本将举行参议院大选。目前,执政的日本民主党“换马”后重新组阁,是否能够恢复国民的信任还是一个未知数。在野的日本自民党不断地分裂,一些新党陆续成立,媒体称日本已经进入了新党林立的“战国时代”。在这种背景,您预测本届参议院大选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加藤纮一:对于7月11日的参议院大选,我个人认为由于民主党缺乏统治一个国家的能力,所以参议院大选中不会赢得太多。但是,自民党现在也缺乏新鲜的东西,拿不出让人耳目一心的政策,所以自民党也不会赢。那么,这次参议院大选就可能会出现一个既没有绝对的赢家、也没有绝对的输家的结果。这样,日本就会出现“政界重组”的现象。现在,日本已经有政党表示在参议院大选之后要在国会内组成联合会派,也有的表示参议院大选之后要从自民党里面脱离出来再组新党。这种“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日。

记者:有这样的分析,认为鸠山内阁主要失败在对美外交方面,认为它采取的“亲中反美”的外交政策葬送了自己政权的生命。请您对鸠山内阁的外交政策做一个分析。

加藤纮一:我认为你的说法很对。鸠山政权的外交政策理念十分不明确。对于《日美安保条约》,他到底是反对还是赞成,表现得非常暧昧。如果是反对的话,那就应该研究日本将采取什么样的自主防卫政策,研究日本不需要美国“核保护伞”后如何保证安全的问题。

在这里,我还要说,鸠山脑子里根本没有5年、10年后日本的防卫政策,尽管他在辞职的时候说等过了5年、10年后人们会感到他执政的好处。日本如果真的要采取自主保卫政策,那就要在朝鲜半岛等地域安全问题上做出更多的努力。但是,我无论如何都看不出鸠山制定安保政策的过程。也就是说看不出他实施安保政策的政策方向。还有,鸠山本人对军事抑制力问题完全不懂,仅仅想凭自己的感情解决冲绳普天间美军机场的搬迁问题,只是在凭着情绪说冲绳的人民如何地艰难,负担如何地沉重,他以为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把美军机场问题解决,天真地认为如此就可以把美军机场搬迁冲绳县外或者海外。

就因为这样,民主党政权的执掌人在制定政策时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他们这种傲慢来源于对自民党政权的偏见,认为自民党的政治家们都是被政府机构官僚们操纵的,而这些官僚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又只是考虑个人或者集团利益,考虑自己今后的退休问题以及离开职位以后的生活问题。民主党政权不知道这些政府机构官僚们是拥有很丰富的知识、经验的。民主党坚信所谓的“政治主导”,认为民主党不应该让政府机构官僚们说了算,不能跟着这些官僚的指挥棒走,要搞“行政大扫除”。但是,轮到让他们自己来掌握政权的时候,什么也不会,什么也做不出来,是真正的缺乏智慧和知识。这也是日本民主党外交政策失败的重要原因。

记者:最近,从表面上看,中日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如果考虑到东海油气田共同开发问题、钓鱼岛主权问题、冲之鸟礁是否能成为“岛”的问题以及中日海军在冲绳海域对峙的问题,就让人感到中日潜在的战略安全、经济安全问题正在日益凸现出来,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加藤纮一:我想,现在大多数日本人都不认为中国是一个威胁,尽管中国拥有相当数量的核武器、拥有庞大的军队,但是没有攻击他国的意图,也就是说中国的军队已经有了攻击能力,但是没有攻击他国意图。然而,最近几年中国的军扩是不断推进的,因此给人感觉是中国正在实施一个军事大国主义的方针。中国现在每年都有两位数的军事预算增加,也开始制造航空母舰,但日本不明白中国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所以,我们希望中国在这方面的信息能够更加透明化。这方面,日本国内的舆论比较强烈。

我记得两三年以前见到中国领导人的时候,他说中国军费的增加以及军事开支的增加都是针对台湾问题的。记得当时接见我的是中共领导人里面的第五号人物李长春。李长春先生平时好像不太接见外国人,所以当我提出这个问题以后,他非常谨慎地回答了我。我觉得如果中国军费的增加,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那就应该把问题说清楚。在不说清楚的背景下,每年百分之十几的军事开支的递增,就让日本不得不担心。

关于东海油气田的共同开发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经济问题,只要日中两国能够充分相互协商,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所以,东海油气田共同开发问题与其说是领土问题,倒不如说最终还是一个油气田开发问题、是一个能源问题。

记者:您现在是日本日中友好7大团体里面日中友好协会的负责人。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日中友好团体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加藤纮一:在日中两国恢复邦交的1972年以前,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文化交流都是在日中友好团体的积极推动下艰难地进行起来的。现在,中日两国关系顺畅发展,即使没有日中友好团体,两国之间也能够顺利进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日中友好团体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了。

但是,就像日中两国都使用汉字一样,对汉字的许多理解实际上是不一样的。事实上,日中两国共通点并不是很多的,比如说生活习惯、交流方式等等。所以,我想在今后的30年或者50年内,日中友好团体还可以在沟通两国国民感情方面做更多的事情,它的历史使命正在被赋予新的内容,还是有生命力的。

 

采访结束时,记者请加藤纮一先生签字留念。他挥毫写下“疾风知劲草”五个大字。此后,他因为突然有事,匆匆离去。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记者想起了2006年夏天,加藤纮一先生因为反对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他在山形县的老宅被日本右翼分子纵火焚烧。他97岁的老母亲险些遇害。尽管如此,这一切都没有能够让加藤纮一先生这位坚强的政治家改变自己的主张,他仍然在各种场合阐述着自己的见解,并且以“一个政治家说话,应该在5年、10年内经得起考验”的慎重态度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此文部分内容刊登于2010年6月18日《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