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二次探底”隐忧浮现


    来源:杭州日报

    金融危机其实是经济的自然调整

    世界经济“二次探底”隐忧浮现

    防止资产泡沫破裂是一门艺术

    中国何时加息取决于对全球经济的判断

    2010年被称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复杂的一年。5月下旬,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花旗等机构的经济学家纷纷调高了今年中国GDP增长预期。不过,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和国内抑制资产泡沫相关政策影响,不少人又对我国的未来经济担忧。同样在5月,被称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表现不佳,A股沪指跌了9.7%。5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东京表示,必须密切观察形势,做好预防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准备,中国现在退出经济刺激政策为时尚早。

    有学者说,调控已经渐入观察期。那么,该如何看待当前的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当前的通胀压力下是否有必要采取加息手段?昨日,浙江财经学院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院长谢作诗教授、财通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员金赟做客本报《财经三人吧》,共同探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及相关热点。

    相关新闻

    5月PMI增长率回落

    显示中国经济趋向平稳

    6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数据,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9%,较上月略有回落,这是该指数持续15个月保持在50%以上。

    据了解,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即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只有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升幅为3.6个百分点;其余各指数均不同程度回落。

    关键词:下滑风险

    下三个季度增长率或没有首季高

    吧主:目前国内的经济形势比较微妙。请问二位是如何看待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

    谢作诗:过去二十年,IT技术革命使供给端更有效率,柏林墙倒塌后,前计划经济国家数以20亿计的廉价劳动力融入世界市场,这两个方面使得西方国家可以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而没有通货膨胀。如今这两个效应已基本消失,意味着世界经济过去的高增长不能维持。金融危机爆发,某种意义上就是经济的自然调整。金融危机袭来,政府可以利用扩张性政策来刺激经济,但必然会带来通胀压力而没有持续性。经济不做根本性的结构改革,是很难依然保持过去的高速增长态势的。

    当然,对于中国经济,我们也不用过度悲观。一、国内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还在进行中;二、相对其他国家,我们的劳动力价格等方面优势仍在;三、我们“人口红利”依然还在。

    金赟:金融危机之后,国内GDP很快恢复了高速增长,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政府的投资拉动。所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与此同时,由此引来的通胀问题一直受到关注。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率达到11.9%,令全球瞩目。不过,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和国内抑制资产泡沫相关政策的影响,国内经济接下来三个季度的增长率估计没有一季度那么高。

    关键词:债务危机

    出口需求是中国经济重要引擎之一

    吧主: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影响,近段时间,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波动比较大,不少人担心会延缓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请问二位,如何看待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国内的经济影响?

    谢作诗:事实上,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当今世界各国,都是负债经营。金融危机中,各国家都推出了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方案,钱从哪里来?发钞票要通胀,只能是进一步负债经营,必然要陷入债务危机。欧美的问题,核心在于当数以20亿计的廉价劳动力融入世界市场后,他们的劳动市场要做相应的调整,但这显然困难。这意味着欧美经济真正走向复苏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投资冲动”和“消费压抑”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外需如果不能恢复,必然对国内经济带来影响。

    金赟:欧洲债务危机目前主要表现为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的债务危机。目前来看,这次危机还在进行中,还看不到底。近年来,中国出口需求高速增长,是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首先将影响出口需求。根据我们的研究,结合四五月份的贸易相关数据,今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幅度会比较小。

    关键词:加息猜想

    六七月份是最有可能加息时间段

    吧主:最近一段时间,通胀和加息一直是比较热门的经济话题。在当前的通胀压力下,管理层会否加息?

    谢作诗:对付通胀,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回收货币。收货币有多种办法,加息就是其中一种。不过,如果美国不加息,中国还是不宜加息。因为这次的通货膨胀,不是实体经济繁荣背景下的通货膨胀。实体经济企稳回升,但基础并不牢靠。在这样的背景下,加息存在严重的不良后果:即加息势必严重打击企稳回升但是基础并不牢靠的实体经济,这恐怕是不能承受的。事实上,假如打击了实体经济,但却有效抑制了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倒还可以考虑。可怕之处在于,在游资泛滥和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今天,美国不加息,中国加息,必然是热钱大规模流入,结果不但没能有效回收货币,抑制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金赟:据我们的测算,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上调的空间有限。根据目前的经济形势,防通胀与促增长相互权衡的结果很可能是:六七月份是全年最有可能的加息时间段,一旦度过这个时间区间再加息的可能性很小;加息很可能采取“非对称”方式,上调存款利率而不调贷款利率,一次性加息幅度不会很大。是否出现二次加息取决于其他国家的加息周期是否普遍启动。

    关键词:投资理财

    过度投机不利于实体经济繁荣

    吧主:通常,通胀水平高过利率水平,将被认为已进入负利率时代。在“负利率时代”下,老百姓比较困惑。请问二位,在投资和理财方面,对市民有什么建议?

    谢作诗:老百姓的资金是趋利避害的。在目前背景下,他们已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通货膨胀和负利率作出了反应,比如炒煤、炒黑豆、炒艺术品、买黄金。但是资产泡沫有诸多危害:一是资产泡沫造成财富分化,带来社会问题;二是泡沫最终是要破裂的,如果任其发展,一旦破裂,将对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三是经济学讲机会成本,如果投资资产的利润很大,资金会从实体经济转入虚拟经济,最终必然伤害实体经济。

    金赟:目前看来,国内的投资渠道确实比较有限。在国外,股市是很重要的投资渠道,同时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不过,目前来看,国内的资本市场发展尚需要一个过程。这应该是管理层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