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茅于轼老师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收入分配系列谈中指出:我们的房价太高,不能光是用压房价的临时性的措施,而是从根本上理顺房地产市场,消除不容许耕地转化成开发地的障碍,这才是解决房价问题的根本。
房价高的原因是地价高,地价高的原因是不允许耕地转换成开发地,土地供给少,价格就高;敞开供应的话,价格就降下来了。所以,现在政府执行了一条为了粮食安全保护耕地,这条政策,中国的问题是房价太高,粮价很低,就应该把耕地转化成开发地,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固然,如果放开耕地市场,一方面一部分农民有强烈的卖地意愿,这无疑加大了土地的供应,从而抑制地价的上涨,而土地供应的增加也增加了楼盘的供应量,这样势必会降低楼价(当然也未必,因为地价降未必房价降,因为开发商可以控制开发的面积,最终要使房地产市场实现较充分的竞争)但这是不是就是方向,正如老师所说土地是有多种用途的,现在来看大量的土地用于农业种植,显然效率很低,但是不是用作商业开发地,我认为也不妥,其实我们的方向和目标是不是建立更多的高楼,大厦,实际上现在不少家庭已拥有多处房产,这样占有资源在我看来也是一种浪费,也就是如果一个社会进入到了有相当比例的家庭拥有多套房产的话就是浪费,实际上我认为房屋开发的面积应该有一个总量的控制,这样土地不能更多去做开发用地,另外一旦农地转为商业开发用地,就永远不能复垦了,我们要提高农地的使用效率,同时我们又要变换自如,我想不如把农地用在容易复垦的用途上较稳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