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分类及其深加工


  20世纪50年代,美国研发大型火箭和人造卫星以及全面提升飞机性能,急需新型结构材料及耐烧蚀材料,使碳纤维重新出现在新材料的舞台上,并逐步形成了黏胶基碳纤维,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的三大原料体系。

   黏胶基碳纤维主要用于耐烧蚀材料和隔热材料。到目前为止,黏胶碳纤维仍占据着其他碳纤维不可取代的地位,仍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在民用市场方面,利用其柔软与导电特性制作电热产品;利用其孔隙结构发达和容易调控的特性制造活性碳纤维系列制品,是良好的环保材料和医用卫生材料。黏胶基碳纤维的产量不足世界碳纤维总产量的1%,虽然不会有大的发展,但也不会被彻底淘汰出局,在碳纤维领域中仍会占有一席之地。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是目前的主流,占据了主要的市场费额。在强度上PAN基的碳纤维要优于沥青基的碳纤维,因此在全世界的碳纤维生产中占有绝对性的压倒优势。世界上几条著名的PAN基碳纤维生产线大多是从原丝开始,直到碳纤维以及中、下游产品开发。例如:日本东丽、东邦、三菱人造丝公司,美国的赫克利公司和阿莫科公司,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台塑,都是从聚合、纺丝开始。当前,PAN基碳纤维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提高,二是普及。提高是指小丝束碳纤维(1~24K)的质量提高,普及是指大丝束碳纤维(48~540K)的产量大幅度增加,价格日趋下降。

  1965年,日本群马大学的大谷衫郎研制沥青基碳纤维获得成功。从此,沥青成为生产碳纤维的新原料,是目前碳纤维领域中仅次于PAN基的第二大原料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