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篇媒体报道调控似乎有些松动,引起了全社会的骚动,三部委紧急出来说没有这回事,透过这几天的变化,应该看到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实际上“生态环境”异常脆弱。
1、前几天易宪容先生撰文,大体意思是“改变调控要把房地产引向何方”?实际上这样的句式也可以问:调控要把房地产引向何方?中国的房地产怎么走实际很不明朗,导致调控的目标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底气也不是很足,很多措施不具备很好的操作性。
2、主要调控手段的问题。要求金融机构放弃基本的商业规则,主要针对客户是第几次购买,而不是针对客户的资信。这样的管理违背了基本规则,监管成本十分巨大,总有一天银行的正当利益和这个调控手段发生更大的矛盾,比如银行的货币供应增多竞争加剧、收益压力加大,目前的金融手段很容易被架空,相信现在已经有了架空的办法。
3、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力十分巨大,这让大家容易觉得政府可以完全驾驭市场,实际未必。如果市场有上升要求,调控的效果也会减弱。
4、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当两难中的另外一难逐渐上升的时候,坚守既定的调控原则,就变得十分艰难,只要有一点松动,就会出现“针头大的洞漏出斗大的风”。
1、前几天易宪容先生撰文,大体意思是“改变调控要把房地产引向何方”?实际上这样的句式也可以问:调控要把房地产引向何方?中国的房地产怎么走实际很不明朗,导致调控的目标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底气也不是很足,很多措施不具备很好的操作性。
2、主要调控手段的问题。要求金融机构放弃基本的商业规则,主要针对客户是第几次购买,而不是针对客户的资信。这样的管理违背了基本规则,监管成本十分巨大,总有一天银行的正当利益和这个调控手段发生更大的矛盾,比如银行的货币供应增多竞争加剧、收益压力加大,目前的金融手段很容易被架空,相信现在已经有了架空的办法。
3、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力十分巨大,这让大家容易觉得政府可以完全驾驭市场,实际未必。如果市场有上升要求,调控的效果也会减弱。
4、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当两难中的另外一难逐渐上升的时候,坚守既定的调控原则,就变得十分艰难,只要有一点松动,就会出现“针头大的洞漏出斗大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