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朝美双方在板门店因天安舰事件举行了大校级会晤(朝鲜称事务接触),并商定于20日举行将军级会晤。双方确定,朝美将军级会谈的议题为“关于客观、科学地查明‘天安’号事件的真相”。双方还商定第二次大校级事务接触20日在板门店举行。这条消息不禁让我回想起当年探访这个最后一道冷战边界的情景。下面是当年拍摄的几张照片。
从韩国一侧眺望朝鲜,美军指挥官和韩军士兵正在观察对方。2006年10月31日,美方把板门店共同警备区域警备任务正式移给韩国。丁子江图
从朝鲜领土一侧可看到韩国哨兵,中间一道标记是分界线。1967年8月29日,板门店一带曾发生冲突,一名美国士兵和两名韩国士兵死亡,还有二十多人受伤。1976年8月18日中午11点,发生了令美军极为哀伤的流血事件。“不归桥”一端南韩界内有一棵白杨树,因其枝叶过于茂密而挡住观察视线。美军派人剪枝,不料北韩突然一大群士兵,进行阻拦。双方争执中,北韩士兵抢过修树的斧头,追劈美军。结果,美军的一名上尉和一名中尉活活被劈死,还有四名美国士兵和四名南韩士兵受伤。北韩士兵专找美国人下手,而对同胞则斧下留了那么一点情。后来北方方面的操斧者成了爱国英雄。那棵惹祸的白杨树仅剩半截树桩,成为两个冤魂的凭吊信物,也成为一处新的名胜遗迹。据说,美军砍树那天,兴师动众,在大批兵力掩护下完成作业。从那时起联军指挥部作了新的规定:为应付徒手格斗或械斗,南韩卫兵必须具跆拳道或柔道黑带级标准,而美军卫兵也由南韩教头训练跆拳道击技法。丁子江图
对面是朝鲜的板门阁,可以看见朝军哨兵正在向韩方窥察。按规定韩军士兵必须有一侧身体隐于建筑物之后,以防对方突然开火。“参观板门店共同警备区即进入一个充满敌意的地区,随时都会因敌对行动发生伤亡。共同警备区虽为中立地带,但仍划为两部分,即由联军人员守卫的南部和由朝鲜人民军人员守卫的北部。联军指挥部一方的客人不得越过军事分界线而进入朝鲜人民军控制的部分,联军司令部、美国以及韩国方面无法保证参观者的安全,故不对敌对事件造成的损失负责。”这是所谓联军司令部规章551-5条,即"参观者声明书",并讲解了九项重要规定:1必须服装齐整,以保持联合国一方的尊严;2必须佩戴联军司令部发给的特殊胸标;3不得与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方人员有任何交谈或联络;4不得向对方指指点点打手势或任何其他对方可利用作不利联合国一方宣传的举动;5不得擅自离队单独行动,必须服从领队的指挥;6不得携带任何武器;7不得进入对方控制的棕色建筑;8不得阻挡或干扰任何军事队列行进,不得触摸会谈屋内的任何设备,从联军指挥部到共同警备区的入口之间不得照相;9发生任何紧急情况保持冷静,服从警备人员指令。丁子江图
这间举世闻名的屋子长约二十公尺,宽约七八公尺。根据协定,除会晤期间,隔天由一方全部控制,让其游客参观。分界线就以这张横贯的大谈判桌上的麦克风电线走向为分界。在此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停战委员会四个等级的会议。一是高级会晤,二是秘书会晤,三是共同值勤官员会晤,四是警备官员会晤。这第一级会晤,解决重大争端,如1968年1月23日的普布洛(Pueblo)间谍船事件等。会晤中联合国一方包括一名美国中将、两名南韩高级军官、一名英国高级军官以及一名来自加拿大、泰国或菲律宾等联合国成员国的军官。而对立的一方则包含由四名北韩高级军官和一名中国军官。近年来一点值得注意的变化是,本来双方因各属两大阵营,均有中立国观察组。社会主义阵营的观察员如捷克等,则因政治社会的变化,放弃了观察员资格。丁子江图
重温这些图片,又让我想起了韩国电影《JSA (共同警备区)》。以下为这部电影的通行简介:
......三八线两侧,是联合国和朝鲜联合管辖的“共同警备区(JSA)”。一天深夜,朝鲜一方的哨所内传出了枪声。影片以哨所墙上弹孔的特写镜头为开端,叙述了对发生在板门店的神秘枪击案的一场复杂的调查。联合国派来负责调查的主力官员,是一位漂亮的具有韩国血统的瑞士女军官苏菲。她根据南北双方幸存者的陈述报告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现两份报告疑点甚多。韩军的李秀赫班长,说他被绑架到“北韩”后,在艰难的逃跑过程中,向“北韩”军人开了枪。与此相反,“北韩”的生存者吴敬弼中士则说,南方首先越过军事分界线袭击他们。一粒消失的子弹壳就是这起命案的锁钥,可是两位当事人从此却一直缄口不言。在那神秘的“不归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共同警备区是南北冷战的象征,它不仅是半岛南北的分界线,也是中国美国的分界线,是东方西方的分界线,是两种人类理想的分界线。双方军人在相隔仅几步的距离内彼此面对面盯着站岗,真是“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板门店谈判和斧头冲突案(1976年)都发生于此。斧头冲突案后,美韩一方为纪念丧命的美军波尼帕斯大尉,便又称共同警备区为波尼帕斯基地。守卫共同警备区的韩国部队是一种特殊部队。他们要先到美军服役,然后经过选拔而被派遣到此。共同警备区士兵虽然是韩国国籍,但名义是联合国部队的成员。因为南北双方隔桥对峙,所以他们每天都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可是军人也是有感情有良心的活人。不太长的时间内,他们就察觉到每天见面的“北韩”士兵也是同胞,也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青年人。一个深夜,在巡逻中因撒尿而掉队的李班长踏上了一颗地雷。万分危急之中,经过那里的“北韩”军人吴中士救了他。从此,他把吴中士当作哥哥,二人产生了深厚的友情。他们忘记了休战的现实,李班长每夜冒着危险越过三八线。他们在“北韩”的哨所内一起喝酒,谈女人,交换礼品,还一起讨论故乡。多少个欢乐的夜晚,如同梦境一般。然而悲剧降临了,“北韩”军官的巡查,迫使他们卷入了预想不到的枪战。如果是在后方的城市或乡村,这样的友情是非常平凡的。可他们是边界上的哨兵,所以不得不用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兄弟。在狭窄的空间里进行全方位摄影,摄影机往返交错地拍摄着哨所内部。场景紧张到令人屏息,同时使观众对于半岛南北分裂的现实深深叹息。观众和漂亮的苏菲都看出了,双方指挥官都知道这次枪战的内幕。可是他们不愿意公布真相。李班长和吴中士也宁愿把真相埋藏在心里。但最后因为不能解脱的内疚和人道主义激情,李班长和他的部下都自杀了。朝鲜人民军战俘的女儿苏菲陷入了无底的悲哀。本片导演宣布:“我们不但利用神秘的电影结构造成让人紧张的气氛,而且以回忆的场景和幽默的穿插唤起被遗忘的人道主义。然后电影在悲壮中结束。” 朴导演对于电影视觉语言的遵循和突破,都表现出新一代韩国导演的才华。高达30亿韩元的拍摄费用,没有给影片带来负担而是带来了极大的收益。朴导演在尽情发挥了电影的娱乐功能之后,在结尾的镜头里利用一张照片浓缩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南北方分裂的悲剧。四名主人公在一个画面内由不同的角度互相对视着站岗值勤。南侧,一个西方女游客的帽子被风吹落到北侧,顿时一片紧张。粗犷的朝鲜人民军吴中士俯身拾起,微笑着递过来。那一刻,全世界的阳光都灿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