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
前几天受田金双邀请参加了蒙古族歌手伊妮新专辑《家在内蒙古》的发布会。以前在蒙古包里喝酒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一个节目是听蒙古歌手现场演唱,恕我耳拙,真的听不出来谁唱的更好一些,但每一位歌手的演唱都是真诚的、热情的,这种对歌唱最本能的热爱,从新疆、内蒙古这些歌手的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些。
伊妮的歌声中有刀郎般的粗粝,但20多岁女孩子自身所具备的精致,与这粗粝感形成了一种令人惊异的演唱效果,只能说上天偏爱,赋予了内蒙古人一幅好嗓子。唱蒙古民歌出名的歌手并不多,胡松华、德德玛已渐渐被遗忘,腾格尔也成了过去时,斯琴格日乐一直半红不红,这大概是蒙古歌手一直坚持自己的民族唱法,不肯向流行妥协的缘故。
蒙古歌手里与流行最为接近的是斯琴格日乐,她与臧天朔的一段合作经历,为她的音乐注入了一些摇滚血液,脱离臧天朔之后,她的演唱自由、放松了许多,只是没有能够及时闯入更为开阔的流行地带,枉费了她的好嗓子以及对节奏的敏锐把握。伊妮其实完全可以走斯琴格日乐的路子,唱一些情歌,哪怕是口水歌,我一直觉得,只要这些少数民族歌手打通了与流行唱法的隔阂,那么活跃在音乐最前线的,一定不会是那些选秀歌手和所谓的天王天后们。
2004年横空出世的刀郎,如今几乎销声匿迹了,按道理说他培育的那块市场,如果有接班人的话,还会吸引不少消费者。伊妮有成为“女刀郎”的资质,她缺的只是词、曲,以及对现代人复杂情感的犀利判断。蒙古民族歌曲不管多么好听,但毕竟在词上还是偏于传统,无法感染音乐的主力消费群体。我在发布会现场强烈建议伊妮放弃民族唱法,改走流行路线,但也可能只是姑且说之姑且闻之,不会起到什么影响。
这么说是因为,蒙古族歌手的本真与淳朴,决定了他们对音乐审美的固执,对家乡的热爱,以及他们现在的生存环境,包括听众对他们的惯性认识,种种元素造成他们与流行音乐的隔阂,这隔阂当中甚至有偏见。因为这个原因,不仅斯琴格日乐成为了内蒙古的最后一个流行歌手,新疆的刀郎、西藏的韩红也都是少数民族歌手中的异类,个人的影响力虽大,但却无法带动自己的弟弟妹妹们集体尝试多元化的音乐。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