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整体上市"剥离"北汽福田并非坏事


  在北汽股份即将挂牌的情况下,徐和谊主推的北汽集团整体上市,已经越来越近。但是,在诸多媒体的报道中,有一个版本是共同的,那就是北汽福田无法纳入到北汽控股这个北汽集团整体上市的平台之中。

  但是,在我看来,被迫在北汽股份之中剥离北汽福田,从长远来说,对北汽集团不见得是件坏事。或许,这将最终形成北汽集团控股北汽股份和北汽福田,形成乘用车加商用车的双上市公司的格局。这将成为国内汽车集团之中最佳的资产配置。  

  理清资产关系

  目前,北汽股份已经获得北京国资委的审批,即将挂牌。这标志着自去年底开始的北汽集团资产重组已经结束,旗下复杂的资产关系已经梳理清楚。

  据悉,北汽股份将作为北汽整体上市的平台,将整合目前北汽集团旗下的主要资产,包括北汽乘用车事业部、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动力总成事业部、新能源事业部,以及对合资企业进行合资管理的投资管理事业部,以及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51%的股权以及零部件公司等,基本上囊括了北汽集团乘用车所有优质资产。

  而北汽股份的管理层也基本搭建完毕。据传闻,刚刚从北汽福田离职的董海洋将出任副总经理,主管营销事务。

  自2006年徐和谊就任董事长以来,就一直在致力于推动北汽集团的整体上市。2008年年初,北京市政府决定原则通过组建北京汽车集团股份公司,实现北汽汽车资产整体上市的方案。此后,北汽一直在致力于理顺旗下复杂而庞大的资产,全力股改。

  在5月底,在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北汽集团副总裁、新闻发言人韩永贵曾公开表示,北汽股份公司今年6月份就要成立,一是为了打造融资平台,二是要建立更加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三是要把北汽集团乘用车的资源进行整合,要充分发挥已有合资企业多年来形成的优势,打造北汽乘用车品牌。

  之所以,北汽集团如此着急推进整体上市,和两方面的形势有关:一方面,在2亿美元收购了萨博的非核心知识产权之后,发展自主品牌就成为北汽集团的重心,而巨额的资金就成为北汽集团渴求的重点。广汽近年在自主品牌的投入上高达68亿元人民币,按照这个标准,北汽的投入也不会少到那里去。

  一般来说,解决资金问题无非是三个途径:银行贷款、政府拨款和上市融资。而上市融资无疑是最市场化、成本最小的方式。

  另一方面,在广汽即将实现整体上市之后,北汽集团的压力无形之中增加了许多。目前,北汽集团仅仅领先广汽半个身位。上汽整体上市之后,一举超越一汽的例子足以使北汽惊醒。

  北汽福田无法纳入不全是坏事

  在即将成立的北汽股份中,北汽集团最重要的一块资产北汽福田,可能无法纳入到其中,从而成为北汽整体上市的一个缺憾。

  北汽福田无论是现在的发展势头,还是未来的战略规划,都远远超过了北汽集团。名义上北汽集团是其最大的股东,但是其发展并不受北汽集团的任何约束。尤其是,最近北汽福田又刚刚和戴姆勒实现了合资,目前风头正劲,很难将其整合进北汽股份。

  2007年,北汽集团成为福田汽车的第一大股东之后,业内曾一度认为北汽集团将通过借壳福田汽车而实现整体上市。但是,因为资产整合的复杂程度,直到现在也没有成行。

  民族证券汽车分析师曹鹤曾表示,北汽虽然是第一大股东,但北汽福田本身已是上市公司,一旦纳入,股权过于复杂。同时,北汽福田的发展战略一直都独立于北汽集团,也不排除有其他博弈。

  没有北汽福田,北汽整体上市的规模,以及对机构的吸引力就小了很多。毕竟在自主品牌乘用车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情况下,缺少了北汽福田,主要的资产就是对合资公司的投资收益了。

  但是,虽然没有了北汽福田,北汽集团的整体上市逊色了不少。但是,在北汽福田独立发展的情况下,加上以乘用车业务为主体的北汽控股上市之后,北汽集团客观上将控股这两大商业车和乘用车上市公司,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北汽集团的控股之下,分别以乘用车和商用车主打的北汽股份和北汽福田,都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两者都按照自己的发展战略分头并进,这对打造大北汽是一件好事。只是,前提是北汽股份先迈过上市这个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