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100万辆,正在朝着下一个100万辆迅速的靠近。下一个100万辆的实现,会以什么为主导?产品还是品牌?
要弄懂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弄清楚一个问题:中国汽车市场的顶峰在哪里?在一个规模至上的行业,在顶峰远远没有到来之际,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份额、扩大份额是第一要义。只有到了市场日趋成熟、稳定的情况下,规模的诉求才会让位于经营效率。
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辽阔的中西部腹地将是未来推动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很多的行业领袖认为,中国汽车还有至少10年的黄金岁月。而长安集团总裁徐留平更是在近日表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年规模会维持在4000万辆。
在未来市场大幅增长依然可期的情况下,下个100万辆实现的原动力还是产品为主导。对企业来说,持续投放新车型才是维持车市高速增长的动力,这无论在东风日产还是北京现代身上都得到了体现。
只有不断的投放新车型,才能够跟上车市整体大盘子的增长速度,要不然就会在整体规模的不断膨胀中日益边缘。
正是出于这种目的,越来越多的合资企业,在继续从外方引进产品的同时,开始创建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以摆脱车型过少的尴尬。
当然,我们说产品依然是下一个100万辆的原动力,绝不是抹杀品牌和服务的作用。只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中国车市虽然依然处于一个粗放式增长的阶段,品牌在其中的重要性虽然越来越重要,但是依然不是主导的因素。
在不久之前,和一位华南大区的厂商负责人聊天,他的说法就很有代表性。他认为,对于市场营销,60%的资源是放在了终端市场的促销活动上了,只有40%的资源放在品牌推广上。道理其实很简单,促销能够直接拉动销量。而品牌的作用在车市的现阶段,是很难评估的,老板也看不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只是,产品虽然依然是主导。但是对于年产销规模越来越大的企业来说,销售体系的革新也成为一种常态。现在大部分主流车企的年销量都超过了30万辆。这样,在区域营销、供应链管理上,对企业都成为了一个挑战。
另外,消费群体也在改变。现在,很多车型,包括老车型,其年龄层的定位依然是30岁的年轻人,年龄结构没有改变,但是消费群体却从70后延伸到了80后。老一套的一些营销理念做法必须做出改变。
在车市完全步入成熟之前,在规模的诉求下,产品仍然是增长的原动力。不过,在增长幅度日趋下降的情况下,企业将会把越来越多的力量放在竞争体系的打造上。品牌和服务业将越来越成为车市的主流词汇,不过,现在还远远不到时候。
(独家供稿sina汽车,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