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的世纪豪赌:黄金台


 

公元前318年,燕国发生了一次惊世骇俗的大事:燕哙王在做了三年国君之后,厌倦了国事,效仿尧帝把天下禅让给大臣许由的做法,把王位让给相国子之,让他全面掌管军政大权。但是燕哙王不是尧帝,子之也不是许由。所以这件事情注定不会成为美谈,而只能是笑谈。燕国贵族对燕哙王的举措强烈不满,兴兵造反,把燕国拖入一场持续不断的内乱,“因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国力遭受重创。

偏偏在这时候,齐国跑来趁火打劫了。公元前314年,在齐将匡章的率领下,齐军50天内就占领了燕国都城,燕哙王、子之和太子均死于战乱之中。这还不算,连弹丸之地的中山国也前来揩油,侵占了燕国不少土地。一时燕国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在这紧急时分,燕国军民全力抵抗,再加上赵、韩、秦、楚等国出面干涉,齐声谴责齐国的侵略行径,才迫使齐国最终退兵。

当时,燕国公子职在韩国做人质,在赵国的帮助下,公子职回到燕国做了国君,这就是燕昭王。虽然燕国保住了国家,可在燕昭王登上王位时,燕国土地荒芜,人民离散,满目疮痍,一派战后的凄凉景象。怎么办呢,燕昭王决定招贤纳士,实行人才战略。可这人才也不是你想招就招的,作为一个北方小国,燕国地势偏僻,也付不起高工资。招聘广告打了不少,可前来应聘的确寥寥无几。

这天,燕昭王招来谋士郭隗,向他讨主意。

郭隗没出主意,却腆着脸向燕昭王讨官做。而且胃口还不小,一伸手就是相国。

燕昭王有些不快,“你事儿都没开始做,就想做官?”

郭隗就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国君,他拿了一千金让手下去买千里马,那人寻访很久,却总是寻不到千里马的踪影。这天他赶路时发现路边死了一匹好马,灵机一动,就花五百金把死马买下带回国都。国君很生气,眼看后果也很严重。这位说了,‘大王您息怒,您想一想,如果一匹死马您都肯花五百金购买,何愁没有真正的千里马上门?’果然,很快这位国君就得到了三匹千里马。现在大王要招揽人才,我觉得就从我这儿开始吧。如果连我这样没啥学问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您还愁那些比我更优秀的人才不来投奔吗?”

燕昭王恍然大悟,说,“您教导得太对了。”任命郭隗为相国。

燕昭王跟郭隗商量了一番之后,决定要干就干一票世纪豪赌,建造黄金台来招徕人才。当时世界各国都在招兵买马,没点特色不行。

燕昭王建造黄金台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举国上下一片翻腾。人们纷纷前来参加修建,许多不能出工的百姓也捧起家乡泥土送到工地上,一个接一个,排着队往台子上垒,场面相当感人(嘿嘿,我曾经一度以为黄金台嘛,当然是应该全部是黄金铸就的,还替燕昭王担心:那得多费多少金子啊?)。没过多久,黄金台就修建好了。黄金台成方形,占地20亩,高约20米,台顶平台约10亩,看上去蔚为壮观也。燕昭王为此举行盛大的竣工典礼,大摆筵席,请所有参加修建的工人吃饭喝酒。酒足饭饱之后,看文艺演出,总之,大伙儿都很尽兴。

既然叫黄金台,不能没有黄金压阵。燕昭王就在台子上摆了一大坨黄金,以赏赐前来应聘的才子们。“只要你敢来,我就敢赏赐!”燕昭王的这个举动惊动了世界,燕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中原舆论的焦点。

那时候,走在各个国家,路边总有行人在讨论:

“听说燕昭王建造了一个黄金台在招揽人才,我们快去吧,没准能混上一官半职呢。”

“好咧。同去同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很快,第一批应聘的才子来到燕国。在这之后,魏国大将乐毅、齐国术士邹衍、赵国名臣剧辛先后前来为燕昭王效犬马之劳。这些可都是世不二出的人才啊。

邹衍是著名的阴阳五行家。他在齐国时地位就很显赫。他周游魏国时,魏惠王亲自跑到郊外去迎接。来到赵国时,贵族平原君侧着身子走路来迎接他,还用衣袖帮他拂去座位上的灰尘。到了燕国,燕昭王做得更过分,他亲自拿着扫把,在前面清洁道路,倒退着边走边扫。

这个剧辛也不是一般人物,是法家的代表。众所周知,法家是战国中后期最吃香的一个专业。剧辛就等于是名校毕业。跟其他法家同学一样,剧辛也在燕国搞变法,大大地增强了燕国的实力,为燕昭王翻身做霸王打好物质基础。

至于乐毅,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祖先是魏国名将乐羊。乐毅来到燕国后,被任命为亚卿,掌握行政和军事大权。乐毅是个厚道人,他全心全意投入到燕国的复兴大业中来,改革内政、整顿军队。在内政上,他制定了一套法律,依法治国,加强对官吏的审查和考核。放弃任人唯亲的用人政策,做到“有能者居之”,彻底杜绝站着茅坑不拉屎的行为。

在军事上,乐毅着重进行战法和纪律训练,提高燕军的战斗力。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乐毅与士兵同吃同住,打成一片,获得了士兵的拥护。

招来了人才就够了吗?不。还得善待人才,对人才给予绝对的信任。

有一年,大将乐毅奉命进攻齐国,军事行动有些不顺利。燕太子受了大夫骑劫的挑唆,对燕昭王说,“父王,乐毅费了三年工夫还打不下齐国的莒城和即墨两个地方,肯定是他想以恩德感化两地百姓,等齐民真归顺了,他便可当上齐王……”

燕昭王没听他说完,劈头给他一巴掌,“你这忘恩负义的家伙,先王的大仇是谁给咱报的?就是乐毅啊!咱把他当成恩人都不够尊敬,你们还居然说他的坏话。真是畜生都不如!就算他想做齐王,这也是应该的!”

燕昭王收拾了太子一顿之后,马上派使者代表自己去见乐毅,要封他为齐王。乐毅感动得一塌糊涂,对天起誓,情愿死也不接受封王的命令。当然,在这之后,乐毅对燕昭王那是死心塌地的效忠了。

燕昭王在乐毅、邹衍、剧辛这三把火枪的辅助下,兢兢业业地奋斗了28年,不仅国家日渐富强繁荣,积累了相当实力,而且培养了奋发图强的民风。“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后有晴空”,上天怎么会不照顾勤奋的人呢?多年的精耕细作终于获得回报。公元前284年,大将乐毅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把在春秋时期不可一世的齐国打得满地找牙,只剩下两座城池。齐王四处逃难,最终还是被杀,为燕国报了一箭之仇。以前默默无闻的燕国也因此跨入战国七雄的行列,成为多级世界里不可或缺的一环。

黄金台对于燕国来说太重要了,差不多就相当于燕国的精神砥柱。因此燕昭王每一天都要身着盛装,到台子上去走一圈。很多著名诗人都曾写过歌咏黄金台的诗歌。唐代诗人陈子昂在《燕昭王》中如此写道: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图霸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李白也来凑了热闹,在组诗《古风》中第十五首是《燕昭延郭隗》: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据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短短二十字,燕昭王建造黄金台,各地人才纷纷前来投怀送抱的情景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