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空置房调查试点城市的消息发布后,网上有人推出“空房管家”服务,提供专人定时上门“开灯、放水”,按月收费。 (9月6日 北京晨报)
空置房刚要开始试点调查,这就兵来将挡地出来个“空房管家”,听起来确实挺欠揍的。但尽管媒体报道得煞有介事,这“空房管家”是否真的存在,还是很可疑的。北京统计局已经声明,抽查空置房只是尝试,不具有推算总体的意义。另外,没有官方机构表示会对结果采取什么措施。这也就意味着调查虽然有助于决策机构和民众认清楼市状况,但是却未对空置房的主人造成直接的利益威胁。谁会傻到现在就自己主动站出来找“空房管家”,以牺牲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为代价呢?有些人把这帐算到开发商头上就更不靠谱,因为人们现在重点关注的空置房并不是待售房,和开放商已经没有直接关系。
综合目前信息来看,这个所谓的“空房管家”很可能只是一个炮制出来的假想敌,源于个别人恶作剧般的想法。因为除了“空房管家”本人之外,没有人能够从这个违法的服务中直接获利。事实上媒体的报道也是含糊其辞,信息都是来自一个在网络发布信息的王先生,这个所谓的王先生也只是说近期打电话咨询“空房管家”的人越来越多。言外之意,这“空房管家”根本还未能付诸实践。但这未经证实的新名词却已经承担起供人宣泄的功能,网上民怨沸腾,似乎是又一项调控的政策遭到“秒杀”。
柏拉图曾有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有一群手脚被捆无法转身的囚犯背对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白墙上他们只看到自己以及背后事物的影子。因为看不到真实的事物,这些囚犯就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在楼市相关的很多问题上,公众都像是被捆绑在洞穴里的囚徒,不知道真实为何物,比如房价成本多少,住房空置率究竟几何。公众需要做的是通过舆论的力量,迫使有关部门调查真相,而不是自己先乱了阵脚,把自己愤怒的影子当成宣泄得标靶。现在的“空房管家”很可能就是个别媒体引诱公众一起炮制的幻影。